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编辑手记》让高龄社会回春《交流杂志108年4月号第164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1

想像一下,一个五分之一人口都是老人的社会,会是什么景象?学校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养老院或老人公寓;工厂劳动力不足,必须更仰赖自动化生产;年轻人负担也相对加重,2、3位青壮年扶养1位老人成常态;便利商店店员、餐厅服务人员、销售柜台人员,越来越多银发族面孔;消费型态也大为改变,医疗保健用品成大宗,母婴与教育市场萎缩,整体社会的冲击就是各类型社会经济活动的缩减。这不是科幻片,而是台湾在2025年可能发生的情景。

当新一代人口增加速度远不及老一代凋零速度,所有的「发展」思维,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这不是台湾独有的现象,而是两岸乃至于全世界都将面对的课题。本期《交流》杂志针对这个趋势,企划「熟龄时代来临」专题,期望读者从不可逆的社会老化趋势中,预作准备。

首先是思维的准备。诚如本期王国羽教授所言,不应视老人为社会问题,而是社会资产。在医药科技的进步下,国人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以「65岁」为退休线,距离失能或失智状态,大约还有10年的「人生第二春」可以运用。这10年黄金期,不仅可以进行工作与生命经验的传承,同时也可担任幼儿及更年长者的照顾人力,不仅对高龄社会有所贡献,更重要的是,借由生活重心的重拾与社会活动的参与,可以延缓老化的速度。

再来是行动的准备。本期案例中,包括混龄照顾、青银共居等,台湾已有部分地区在进行这样的社会实验,而政府喊出2019「地方创生」元年,也是为了因应高龄少子趋势,透过「人、地、产」三大要素的整合,将年轻人引流回乡。即将在2025年进入高龄社会的中国大陆,近年也意识到高龄化议题非仅止于社会保险层面,生育政策、养老服务、环境支持、社会参与等应对体系同样重要。

人口高龄化趋势虽然无可避免带来社会活力萎缩,却也为两岸带来新的商机。资产雄厚的退休族群产生包括医疗保健、健康养生等需求,以及居家护理、医疗照护等商机,相关科技如5G、物联网、人工智慧、机器人等,将是极佳的照护工具。

科技所能创造的不仅是银发商机而已,同时也提供求姻缘的男女们另一个选择。透过大数据配对,单身男女可以精准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对象,然而是否能够顺利步入结婚礼堂,最终还是要靠人与人的真实交往。而在高龄少子趋势与城市化带来的人际疏离下,不论是银发族、顶客族还是单身男女,毛小孩无疑是疗愈身心的最佳陪伴者。

「网红」的兴起,也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原先只是打开知名度、扩大影响力的「自媒体」,演变到现在,已成为自有一套变现机制的「产业」,而所谓的「网路红人」,也从个体转变成公司化营运。然而,这种突破传统媒体垄断话语权的传播模式,在专制政权眼中,却具有极大的威胁性。对中国大陆的网红而言,如何确保生存,已是比扩大生意还要优先的要务。

随著今年3月中国大陆两会的召开,北京当局如何回应美国的要求、习近平如何回应党内派系的质疑,成为外界关切的焦点。国际社会对中国大陆经济间谍的警觉甚至防堵,已使陆企的国际扩张越来越艰难。如何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成为中国大陆人口红利消失外的另一个重要挑战。

虽然两岸同样面对高龄化的冲击,但民主自由的体制,让台湾高举「个人」的价值,一如陆生汪家欣所说,「对个体的尊重与关怀,是台湾最令人眷恋的地方。」在一个变老的社会中,如何充分利用有限人生发挥个人价值,是社会活力乃至于国家竞争力之所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这点却毫无疑问是台湾能永续发展的确证。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