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新冠肺炎怒火 大陆新世代勇于发声◆文/迈博《交流杂志109年6月号第171期(历史资料)》

2020年这场猝不及防的肺炎疫情,撼动了全世界,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瞒报论、赔偿论更是甚嚣尘上,新世代网民「墙内」言论也已暗潮汹涌,从李文亮事件到方方日记,从吹哨人到发哨人,各种对言论自由的呼声及反思,一个接一个的公共舆论事件,正悄悄改变中国的官民互动模式,及中共应对突发舆情的弹性和应变力。

吹哨人到发哨人 老子到处说

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医师李文亮,2019年12月底在微信群里发了张病毒检测报告图片,提醒同事医院出现了类SARS病毒,而后这则提醒的截图在网上传开,他因此被武汉公安以「散布不实讯息」约谈,被迫签下「训诫书」。2020年2月1日他不幸确诊,2月7日就过世,年仅34岁。「吹哨人」的封号伴随著李文亮,那封「训诫书」更成了无比的讽刺。

李文亮过世隔天,中国国家监察委马上派出调查组赴武汉,以缓解民怨,然而历经一个多月,3月19日公布的调查报告避重就轻,最终只由训诫李文亮的武汉公安分局中南路派出所的副所长和警员扛下责任,以记过结案,还特别强调「李文亮是共产党员,不是所谓『反体制人物』」。

从李文亮过世后,许多网民天天到李文亮微博留言签到,早晚问候,调查报告出炉当天,也有许多人留言表达了无奈与不满。李文亮最后一篇微博还停在宣告自己确诊的2月1日,但下方留言至今从未间断,更被网民称为「哭墙」,李文亮受访时曾说「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这话至今仍在传颂。

中共知道李文亮事件的效应,也设法用其他方式缓和民怨,譬如湖北省委书记应勇亲自去慰问李文亮家属,官方将李封为「烈士」,并追颁「五四青年奖章」。

如果说李文亮是「吹哨人」,那么他的同事艾芬,则是「发哨人」。大陆媒体《人物》杂志3月中刊出艾芬的专访,她自曝在去年12月30日,拍下一张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毒检测报告,将报告中的「SARS冠状病毒」圈出来,传给同事相互提醒,其中就包括李文亮。她说,若李文亮是吹哨人,她则算是「发哨人」。

艾芬被医院纪委约谈,批评她造谣,是「影响武汉安定团结的罪人,破坏武汉向前发展的元凶」,艾芬形容,此次约谈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厉的斥责」,对她打击很大,但上级又叮嘱不能对外说,直到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公开表示会人传人,他才敢告诉自己的先生。艾芳在访谈中数次提起「后悔」,她后悔当初被约谈后,没有继续吹响哨声,对于过世的同事尤其感到遗憾,她直言「早知道有今天,我管他批评不批评,老子到处说,是不是!」

该文刊出后,轰动大陆舆论场,虽文章源头马上遭删除,但广大网友自发展开接力,像打游击般,在不同的微信号上,以各种版本转载,以避开网路审查。

包括截图、英文、德文、拼音、表情符号、甲骨文、倒叙、直排,还有乐谱、盲人点字、毛泽东字体、电脑程式语言、QR code版等,至少出现50多种版本,宛如一场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

有一篇获数十万人点阅的微信文章就写到,这场串连活动看似有趣,「但喜剧的核心,就是悲剧,做为一位写作的人,希望下一代能够自由毫无挂虑地使用汉语」。

方方日记 纪录人性与温度

李文亮和艾芬的遭遇和发言,是引爆舆论的事件点,同样身处武汉的作家方方,则以涓涓细流的方式,纪录她的所见所思,陪伴了无数海内外华人,犹如疫情下的精神食粮。

方方在武汉封城后,从1月25日到3月24日,用60篇日记记录了这场历史性的公共灾难,前半段的日记,她多从周遭亲友的遭遇,以及听闻的故事,描述疫情的惨况,但也因此遭部分人士批评。

对于中国大陆官媒强调的「正能量」,方方在日记写到:一根名为「正能量」的大棒不时被高举,「如果你哭了你倾诉了,你就是在制造恐慌,你就是在破坏抗疫,你就是负能量。消灭负能量,是正能量义不容辞的事」,她感叹,「人世间的事,如果这样简单地理解和判断,那才真的是白白来到了人世间。正能量如果以这样无知无畏的面目出现,它的『正』又在哪里?谁说哭过了和发泄过了,就不能站起来继续往前走?」

方方日记充满人性和温度,也留下了经典名句:「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方方说她唯一做的事,只是记录了自己在疫区的所见所闻,写下了自己的感受,甚至是试图尽力安慰同在灾难中的人们。

方方撰写日记期间,微博几度被封,一个名为「二湘的十一维空间」微信号,协助方方转载文章,但也曾遭遇文章无法发出,最后索性只写「我尽力了」四字。想不到,广大网友十分有默契,在文章下方用留言方式,将方方的文章一段段贴出来,突破言论封锁,方方隔天就在日记中赞叹「真是让人惊讶,让人温暖。」

与此同时,一篇名为「一位高中生给方方阿姨的信」的微信文章,成了舆论引爆点,该文以各种比喻指桑骂槐,批评方方不传递疫情中的「正能量」,不懂得家丑不外扬的道理,奉劝方方「端别人碗,要服人管」;方方则以自身年少经历过文革的生命经验,建议这位「高中生」清理脑中毒素,学会独立思考。

由于该信文风笑里藏刀、阴阳怪气,舆论一面倒认为这是假高中生之名,躲在背后对方方的明枪暗箭,也引发很多大陆网友改以不同身分或方式回信,「一位XXX给XXX的信」,成了一种梗。

批判发声 不屈不挠

除了方方,不少新世代公共知识份子,在疫情下也努力发声,就算遭遇删文、拘捕,也不屈不挠。如曾在大陆官媒工作,现为公民记者的李泽华,2月中在youtube发表「天价招聘搬尸工」的调查,也跑到武汉曾举行「万家宴」的百步亭社区实地采访。

李泽华后来被武汉警方以「涉嫌扰乱公共秩序罪」带至派出所讯问,虽最后「不予处罚」,但仍以他曾到过高危疫区为由,两度要求他强制隔离,前后「消声」将近一个月。4月下旬终于现身,录了一段影片报平安,指隔离期间「一日有三餐,安全有守卫,每天都能看新闻联播」,话里有话。

又如大陆知名微信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曾发表文章,以漏水淹了楼下邻居地板的比喻,拐弯批评中国在面对疫情扩散全球的争议说词,如「幸亏漏水最先发生在我家!要是发生在别人家,那可惨啦」,此文上线短短几小时就冲到10万点阅率,但也很快遭删文。

讯息公开 才是最好疫苗

毛泽东曾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观察中共在面对疫情下的一波波舆情,也正在摸索调整。习近平3月10日到武汉视察时说:「对群众出现的一些情绪宣泄,我们要多理解、多宽容、多包容」;4月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一份文件,更明言「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

从李文亮事件,中共体察到「欲盖弥彰」的道理,与其压制舆论造成矛头上纲到中央政府,倒不如直接面对问题,展现解决诚意,提早设置停损点,果断摘下几顶地方官员的乌纱帽,让民怨止步,绝不能让这把火往上烧到中央,撼动中共的执政威信。

官场上有政治学问,但对多数老百姓而言,疫情之下,生命健康才是最看重的。可以说,讯息公开才是最好的疫苗,要有效防控疫情,仰赖的是所有人投入,当媒体广泛报导,全民提升防护意识,就可成为灾难救助者。另一方面,大陆新世代透过网路技术的运用,更勇于捍卫知的权利,若一味堵住大众获知安全隐忧的讯息通路,终将造成比「谣言」本身更严重的危害。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