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全球升息对国际货币及台湾经济之影响◆文/吴大任(中央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长)

  • 更新日期:112-02-10

2020年全球各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影响下,生产与消费等经济活动急遽下降,引发经济衰退危机。2021年初疫苗问世,各国陆续进行疫苗施打与经济解封,全球消费与贸易需求开始回升。然而,新变种病毒疫情干扰使全球供应链断链与缺船、缺柜等货物运输问题难以纾解,许多产品与零组件供给发生严重短缺现象。加上各国央行在疫情严峻期间采取过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推波助澜,2021年第2季起全球物价开始呈现上涨趋势。

2021年6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突破5%,至2022年2月已达7.91%,俄罗斯军事入侵乌克兰更将3月CPI年增率推升至8.56%。美国联准会为对抗日趋严重的通货膨胀,于2022年3月宣布升息1码,启动全球升息循环。随后在5月升息两码,6月、7月、9月、11月各升息3码,12月再升息2码,累积升息幅度高达17码,联邦利率升到4.25%~4.5%区间。然而,3月后CPI年增率仍维持在8%以上数月,直到10月才缓降到7.7%,11月再降到7.1%。

各国货币竞贬难煞车

联准会大幅升息使美国公债殖利率快速攀升,衡量美元与欧元、英镑、瑞士法郎、瑞典克朗、加拿大元及日圆6种主要货币汇率变化的美元指数,自2022年1月3日96.226上升至9月27日高点114.188,上升幅度高达18.67%。亚洲国家货币亦多对美元贬值,台币兑美元汇率自2022年1月3日27.64贬至10月31日32.25,贬值幅度14.30%。同一期间,人民币兑美元自6.35贬至7.3,贬值幅度13%;日圆兑美元自115.3贬至148.68,贬值幅度22.45%;韩圜兑美元自1193.36贬至1425.57,贬值幅度16.29%。

日本央行没有跟进美国升息,继续维持宽松货币供给,因此日圆在亚洲主要国家中贬值幅度最大。韩国央行自2021年8月起共升息9次,最近一次为2022年11月升息1码,累积升息幅度为11码。台湾央行则在2022年3月跟进美国升息1码,6月、9月与12月各升息半码,累积升息幅度为2.5码,大幅升息的韩圜贬值幅度却超过小幅升息的台币。另外,中国人民银行为减低国内房地产企业与区域金融机构债务违约风险,2022年不但没有跟进美国升息,甚至采取降准、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但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幅度低于台币、日圆与韩圜。由此可见,一国货币兑美元汇率变动情况未必只受到本国利率与美元利率间利差的影响。

通膨影响 美消费力紧缩

通膨迫使美国家庭支出增加,联准会升息进一步推升有贷款家庭的利息支出。在严重通膨及贷款利率短期内大幅调升压力下,许多美国家庭所得扣减维持基本生活水准与借贷本息还款等必要支出后,所剩无几。这些家庭在购买手机、笔电或脚踏车等非必要消费产品的预算随之减少。观察美国消费资料可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转趋严重时,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年增率在2020年4月衰退15.35%,直到2020年第4季才由负转正,并在2021年4月因疫苗施打与经济解封一举升到30.05%。2022年则因通膨与升息影响一路下降,10月已降至7.9%,足见美国家庭消费力道已渐渐转弱。

2020年美国民众受到疫情快速蔓延与各级政府严格管制外出、旅行措施影响,难以出门消费,致使储蓄率自平常水准约7%~9%大幅上升至2020年4月33.8%。2021年4月在个人消费支出年增率创高之际,储蓄率下降到12.8%。2022年则因通膨与升息影响持续下滑,10月储蓄率已降至2.3%,显示当前美国一般家庭支出水准已接近家庭所得。如果家庭支出继续被迫增加,家庭经济将转成入不敷出状态,致使非必要性消费产品需求进一步下降。

一旦美国消费紧缩,除美国本土产业外,进口产品需求也将受到影响。更有甚者,如果美国一般家庭减少消费的项目以进口产品为主,则联准会升息可大幅度降低美国进口金额。美国2021年进口金额接近3兆美元,贸易逆差约1兆美元。联准会升息若能有效抑制进口,可降低贸易逆差,提升GDP水准,此经济效益可能促使联准会过度升息。换言之,联准会升息决策的主要考量为美国国内物价、就业状况与经济成长,外国厂商因美国升息导致营收与获利减少的外溢效应不在联准会决策的考虑范围。

联准会升息引发的消费紧缩对供给面的冲击,转由对美出口国家与企业共同承担,美国国内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将被「稀释」。在其他国家共同分摊升息成本的情况下,联准会极可能倾向加大升息次数与幅度,强力压制通膨与通膨预期,而对美出口国家将因美国过度升息被迫蒙受经济衰退及失业人口攀升的苦果。观察美国经济数据可发现,联准会大幅升息后,美国10月失业率为3.7%,维持充分就业状态,10月ISM制造业PMI指数为50.2,维持扩张状态,对美出口国家大多已开始出现出口衰退现象。

检视2021年美国前10大进口国中,亚洲占有6国,中国大陆以5,063亿美元排名第一,日本1,351亿美元排名第五,越南1,019亿美元排名第六,韩国950亿美元排名第七,台湾771亿美元排名第八,印度733亿美元排名第十。观察这些亚洲国家2022年10月份出口年增率统计可发现,中国大陆衰退0.6%,日本衰退2.9%,越南成长4.8%,韩国衰退5.7%,台湾衰退0.5%,印度衰退19.3%。中国大陆受到国内疫情与封控政策影响,2022年前3季出口力道依然强劲,5月至9月每月出口金额皆超过3,000亿美元,7月更高达3,327亿美元,10月却下降至2,984亿美元。台湾在2022年3月至8月出金额皆在400亿美元以上,9月降到375亿美元,10月小幅回升至399亿美元,11月再降到361亿美元,出现旺季不旺情况。

中国大陆清零政策 影响全球供应链运作

造成台湾与其他亚洲国家出口不振的影响因素除美国消费转趋低迷外,中国大陆与欧洲经济情况也有相当程度影响。中国大陆自2022年初即因新冠变种病毒疫情严重,许多地区采取封控管制「清零」,迫使各种零组件与产品生产停顿,影响全球供应链运作。另外,面对全球终端需求快速下降,10月份中国大陆出口年增率已经由正转负,未来对其他国家产品与零组件需求亦将随之下滑。

目前台湾出口最大地区仍是中国大陆,占比接近4成,其中电子零组件最大宗,占台湾对中国大陆出口比重超过5成。中国大陆12月逐渐松绑清零政策,部份经济活动开始升温,但在确诊与死亡人数攀升与全球消费急冻的情况下,内需消费、投资及外需出口可能同时下降,冲击台湾对中国大陆出口。台湾11月外销订单金额50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衰退23.4%,接单地区以中国大陆衰退幅度最大,高达37.3%。由此可见,中国大陆经济情况对台湾出口影响甚大,必须密切关注。

全球升息循环 恐还未到尽头

欧洲则因乌俄战争导致能源及食物价格大涨,成为全球通膨最严重地区。欧洲在乌俄战争发生后,3月CPI年增率由2月5.87%上升至7.44%,并逐月上升至10月10.7%。虽然通膨情况严峻,但欧洲央行迟至7月才开始跟进美国升息2码,9月与10月各升息3码,12月再升息2码,累积升息幅度达10码,但通膨情况还是居高不下。在此恶劣经济环境下,欧洲各国家庭经济迅速恶化,家庭消费能力与意愿大幅下降。

美国、欧洲、中国大陆等大型经济体在通膨与全球升息循环的影响下,2022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消费不振迹象,如果升息循环继续进行,全球消费需求还会进一步紧缩,届时将重创台湾与其他亚洲国家出口。出口相关企业在订单减少、营收下降的情况下,央行持续升息不断加重企业借贷成本,增加企业经营压力与债务违约风险。若有部份供应链厂商发生财务危机,将连带影响其他厂商,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此非常时期,企业必须严格管控现金流与投资计划,静待美国通膨显著下降或经济严重衰退迫使联准会调整货币政策方向,带动全球央行降息,经济才能逐渐复苏,台湾及其他亚洲国家出口方有机会恢复成长。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