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中国大陆劳动市场用工荒与失业并存的难题◆文/王国臣(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员)

  • 更新日期:112-08-15

当前中国大陆就业情势愈趋分殊。一方面,青年失业率屡创新高,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连续6个月上升,2023年6月底已来到21.3%。实际情况可能比官方统计更严峻,例如,北京大学的估计为46.5%。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则估算,16─40岁失业人口较疫情前增加2,500万人。

与此同时,大型城市的失业问题依旧严峻。6月底,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为5.5%,高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0.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扩大0.1个百分点。包括,一线城市于2022年首次集体出现人口衰减,深圳一口气外移2万人。分母萎缩,拉高整个失业率。另一方面,中国大陆面临缺工窘境。中智咨询的调查显示,7成受访企业遭遇人力短缺。湖北省亦示警,高技能工人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率,已低于2成(19.0%);30岁以下职工更仅剩1成(11.4%)。浙江、广东与福建等沿海大省的缺工更为严峻,不惜跨省「抢人」。用工荒也延烧到服务业。中国大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2022年第4季调查显示,41个最缺工的职业属制造业,服务业亦达30个。前10大缺工职业依序为行销、汽车生产线操作、快递物流、餐饮、商品营业、家政、保洁、保安、包装与车工;主要为劳动密集的一线员工。

青年失业问题 多数落在中等学历以下 

中国大陆青年失业问题不在数量。受到一胎化的影响,2022年底16─24岁人口仅剩14,39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率约略1成(10.2%),若再考虑4,363万持续升学的青年,则实际需要求职的青年只有10,02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率为7.1%。易言之,部分媒体夸大青年失业的严重性。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统计局揭露,在25─59岁劳动力中,大专失业率由2月底的4.1%,缓步降至6月底的3.9%;研究所以上失业率约略维持在3.1%左右。反之,高中职与初中以下失业率平均4.7%,显示高学历仍相对吃香。由此推估,16─24岁青年失业,很大部分落在中等学历以下。

中国大陆青年失业问题在于结构,仅具普通学历者,也不愿从事劳力密集产业。最佳例证是,跨省流动的外出农民工亦于2014年达到高峰,此后稳定降至2022年的7,061万人,衰退10.2%。其中,16─20岁农民工比率由2008年的10.7%,锐减到2022年的1.3%,凸显青年工作态度的骤变。

青年失业冲击内需消费 

中国大陆青年或许只想「躺平」与「啃老」,此贴近自愿性失业,应不致引大规模的社会动荡。惟年轻人朝四不族群─不恋爱、不结婚、不买房与不生育迈进,将压抑原已颓靡的消费动能。例如: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增率已回落到3.1%;其中,手机出货量连续17个月负成长,仅餐饮收入勉强支撑。

更严峻的是,青年沦为「月光族」,仅靠双亲支撑家庭开支,恐推升家庭负债。3月底,金融机构逾期半年未偿信用卡债余额达990亿人民币,年增6.8%,且连续6个月正成长。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调查亦显示,第1季家庭负债指数年增4.1%,增幅仅次于上季的8.3%。家庭负债增加亦不利提振消费。

1997年以后出生的Z世代排斥「996」的工作文化,即上午9点工作到晚上9点,且每周工作6天;此将加剧劳资争议。例如:中航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邓海清表示,年轻人工资低可能是能力不足,只懂抱怨不思反省,这隐含北京当局试图舒缓工资调涨的期待,此言论旋即在网路炸锅,认为将责任归咎于青年世代。

北京当局只能柔性辅导 

目前中国大陆应对失业问题的措施有限。动态清零结束,留抵退税与补贴亦随之缩减,故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年增13.3%,财政支出年增3.9%;财政赤字年减37.9%。地方债亦下降16.8%,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城市投资建设公司债券(城投债)持续扩张,年增16.2%;惟第2季发行14,454亿人民币,较上季缩减1,752亿人民币。

但地方隐形债务危机依旧。6月底计118家城投公司,爆发279起逾期承兑商业汇票,涉案金额累计87亿人民币;6月新增29家,显示地方财政困窘。沿海富裕省市亦难幸免于难。广东与浙江公务员一口气减薪25%,福建与江苏也分别调降20%与15%。据此,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于5月号召「青年下乡」,从事教育、农业与医疗工作,各省市恐无经费支撑。

国务院也在4月颁布《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要求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副总理丁薛祥责令国企聘雇高的大专毕业生人数不得低于去年。惟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国企,平均雇佣人数年减2.7%。究其原因,国企实现利润连续5个月负成长。国企亦自身难保。

在此脉络下,中国大陆只能柔性辅导。例如,教育部等10个部门于5月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的通知》,提供大专院校毕业生实习机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7月启动「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建立帮扶名录,协助大专毕业生与登记失业青年求职。官媒《新京报》则发表社论,呼吁民营企业释出更多职缺。

中国大陆调涨最低工资 预示低薪时代结束?! 

就业市场紧缩叠加消费低迷,将加剧在陆台商经营负担。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在陆台商首要难题是「同业竞争激烈」,反应比率由2008─2013年的18.7%,拉高到2018─2022年的28.0%。其他问题还有「内销市场开拓困难」与「存货成本高」,分别增加5.0与1.1个百分点。

在陆台商的次要难题是「劳动成本上升」,但反应比率由2008─2013年的24.1%,降至2018─2022年的21.8%。究其原因,中国大陆最低工资年增率由2013年的14%,折半到2022年的5%,且调整频率由2年拉长为3年;这给企业喘息机会。今年多个省市相继调涨最低工资,预示低薪时代告终。

更严峻的是,中国大陆幼龄人口自2021年起开始递减,至2025年正式迈入高龄社会──高龄人口比率达14.0%;2035年再跨越20.0%的高龄社会门槛。少子高龄化的影响有三:

一、削减成长动能。国际货币基金(IMF)证实,扶养比每增加1个百分点,则每人平均国内生产毛额GDP)将下降0.4个百分点。

二、是抑制消费与投资力度。研究结果指出,扶养比每增加1个百分点,最终消费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以及外人直接投资(FDI)年增率将相应下降1.4、0.2与2.3个百分点。最后,少子高龄化也会拉低总要素生产力(TFP)。

综合上述,Z世代崛起叠加中国大陆步入新常态,结构性失业问题恐愈趋严峻,并抑制消费动能。在陆台商需增益职场管理,更加侧重愿景期许,调薪与职工福利亦是不可或缺。换言之,习以为常的世界工厂将逐渐退位,须重新思考全球布局。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