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编辑手记》「缺工荒」如何解?

  • 更新日期:112-08-15

员工不够,餐厅被迫提前打烊;人力网站一排刷下去,各大企业都在征人,「人力危机」拉警报!

全球经济匍匐前进,百业重开后,劳动需求助长缺工情况。本期《交流杂志》特地从全球、台湾及中国大陆的视野观察,探讨缺工危机与因应之道。伴随人口结构老化、年轻人就业型态改变,未来各国是否惯性地引进外籍移工,导致对其依赖过甚,需审慎以对。

综合观察发现,缺工冲击三大产业,分别为制造业、物流业以及医护人力。值得关注的是,「新人逃、老鸟退」,医护人员疫后大量离职,成为世界各国医疗体系的最新挑战。国际护理协会的报告指出,面对世界各地迫在眉睫的护理人员短缺,以及疫情引发的创伤和倦怠程度不断上升,护理人员的现状应被视为「全球卫生紧急情况」。

另一场没有武器的战争正悄然升温。随著俄乌战争、粮食保护主义兴起,全球性粮荒隐然成形。中国大陆除到处搜购粮食,更祭出「退林还耕」新措施;在「一刀切」的粗暴作法下,缺乏农民养护照顾规划,更使原本具水土保育功能的林地付之东流,如何在「整改复耕」与花木产业取得平衡,才是最大的考验。

根据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大陆青年(16至24岁)失业率达21.3%,再创新高。为改善经济下滑压力,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陆续发布放宽「地摊经济」的相关政策,以「边摆摊边玩」方式制造「城市烟火气」,试图拉抬经济,拯救庞大的青年失业人口。

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顾及永续发展。减碳遏阻全球暖化,已是全人类的共识,正当许多工业化国家专注发展更环保、更有能源效益的汽车,愈来愈多的两岸民众选择以自行车取代汽车、机车为代步工具,骑行自行车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种全民运动。

两岸人民美好的生活需要稳定和平的环境,但国际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高度关注台海局势,海基会特别于6月29日至30日于台南关子岭举办两岸关系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学者剖析当前两岸情势,提出因应策略与政策建议。

资本固然重要,但信任才是长久的基石,唯有信任,才能让人安心,诚如南昌台商协会会长赖建宏,秉持「用心就是专业」的精神,努力追求鞋品品质,在业界打响口碑;在资讯化讲求新、快的年代,复古的情绪或能安定心神,期盼两岸年轻人喜爱收藏旧东西的同时,也能增进共同世代对和平的想望。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