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两岸高龄化社会行业新趋势◆文/陈孟娴(媒体工作者)

数位化时代,高科技让日常生活变得快速便捷,但新事物与新变迁让银发族备受挑战、疲于应付。台湾与中国大陆都面临高龄人口遽增的全球性趋势,高龄人口的需求造就许多新兴行业,为老人提供医疗与生活照护,也协助老人应对科技生活带来的挑战。其中,陪伴老人看诊的「陪诊师」成为热门且独具特色的职业。

老年人难适应网路带来的变迁与冲击 

中国大陆正步入高龄化社会,高速发展的网路科技,带来铺天盖地的网路与数位设备冲击,让3亿老年人几乎没有适应期。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国大陆日常生活高度数位化,举凡出外就医、交通,如电商采购、外卖送餐等,都在网路上进行,许多老年人跟不上科技脚步,尤其没有儿女或亲友在身边的老年人,更难适应网路化,最后往往压缩日常所需,降低生活品质。疫情期间,发生多起老人不会使用APP,遇上封控几乎断粮,也有不少老人不会使用健康码,到处受阻,干脆不出门。

网路统计显示,中国大陆日常使用的APP中,如买火车票、叫计程车、购物、医院挂号等,大部分用户年龄落在20至40岁之间,50岁以上仅占1成;中国大陆9.4亿网路使用者中,60岁以上者不到10%。

就医看诊是老年人无从回避的烦恼,除了上网挂号,繁琐的就医流程与复杂的医嘱都让老人无法招架。近年,中国大陆服务意识提升,有人看见老年人的需求,出现「陪诊师」这个行业。

陪诊师是病人与医生的沟通桥梁

陪诊师负责带老年人看病,从交通、挂号、排队、领药,甚至帮忙聆听医嘱,督促老年人吃药、复健,聘请陪诊师的可能是老年人自己,也可能是在外地无法陪同照顾父母的子女,也有慕名到大城市求医的病人,或身有残疾行动不便者,甚至有人只是觉得独自看诊孤单,需要有人陪著,都可以聘请陪诊师。

专业的陪诊师不是单纯帮忙接送、排队而已,中共官媒央视曾报导,专业的陪诊师除了跑腿,候诊时还要帮病人厘清症状及表达方式,让病人向医生陈述病情时更完整精确,也要安抚病人的焦躁情绪;看诊时,适时引导病人与医生沟通,协助患者理解医生的医嘱,有时还需要懂一些医学专业术语,有初步医疗、甚至急救的能力。

长者反应与记性不佳,陪诊师须教导老人如何、何时吃药,并留心各种药物间的交互作用等。陪诊师不仅在看诊时作为医生与病患间沟通的桥梁,看诊后,陪诊师也是患者的居家助手。

「陪诊师」公司通常优先录用持有医师证、护士证、医护相关毕业生、或有医护工作经验者。相较于第一线医护工作,陪诊师压力较小,因此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不少具医护相关背景人士转职陪诊师。但在医疗资源与服务意识不完备的二、三线城市或偏远地区,陪诊师很少具有医护背景,多半只有一些基本训练就上工。

规范不明确    陪诊师与患者难有保障 

目前,中国大陆陪诊服务市场百家争鸣,有个人接案,养老机构、家政公司派遣服务,也有专责陪诊的陪诊或平台,陪诊服务内容不一,收费也有所不同,一般陪诊包括陪同患者预约挂号、代取药、送取检查样本、代取报告等,平均价位约半日人民币200至300元,全日300至500元。

然而,「陪诊师」并未经过官方认可,未收录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因此,陪诊服务尚无明确法规规范。多数民众透过亲友介绍或社交软体搜寻,由于陪诊师素质良莠不齐,甚至有些假陪诊、行推销诈骗之实,患者难有保障。

一位陪诊师表示,目前的客源多为熟人介绍,或透过社交媒体管道,工作相对灵活,但客户来源不稳定,从业人员也没有法律保障,面对纠纷时也不知如何处理,希望这个新兴行业有更明确的制度规范。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统计,2022年第一季,中国大陆陪诊、陪护等相关养老行业入驻商户数量年增117.19%。「老人陪诊」等关键字搜索量年增长424.08%,订单量年增95.07%;截止到2022年10月, 10个月陪诊相关新增的注册企业,已超过过去4年的总和。

因应新趋势,2022年开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推出医疗陪诊员培训项目,已举办3期培训班,包含基础医疗常识、法律风险相关知识、陪诊服务内容和流程标准、典型案例陪诊分析等课程。学员可透过课程系统学习陪诊员所需要的知识,掌握陪诊服务必要的流程和服务标准。学会也计画针对老年人较多的社区,提供医疗陪诊服务,广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以公益结合市场的方式提供服务。

台湾陪伴看诊服务    已列入公共社福资源 

台湾已于2018年3月迈入高龄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率14%,预计2026年将迈入20%的超高龄社会,人口老化相当快速,长期照顾需求也快速增加。

但少子化与小家庭趋势让家庭成员的照护功能减弱,对于严重退化或需全日照顾的长辈,一般家庭通常会转向找外籍看护。根据统计,台湾目前约有22万个家庭使用外籍看护工,而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型的照服员人数,仅是家庭看护工的三分之一,反映出台湾的照顾责任,多由非专业的外籍看护工撑起,能否遇到优质的看护工只能碰运气,风险很高,若不建立完善的长照机制,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与经济问题。

在台湾,陪伴看诊服务已被列入公共社福资源的一部分。政府自2017年起推动「长期照顾十年计划2.0」(简称长照2.0),推广居家式、社区式及住宿式服务,同时推动社区整体照顾服务体系,与民间业者合作,除了陪同看诊服务,还有交通接送、居家照护、代购等等,患者或家属,都能以经过公费补助后的低廉费用,聘请居家照服员协助。2022年5月,长照服务涵盖率已从2017年的20.3%成长到67.03%,服务人数也从本来的10万人成长到40.7万人。

照护服务五花八门,相当人性化,老人可以聘请照护员陪同逛街、卖菜、运动、聊天、玩游戏,计算钟点费,「陪同就医」方面,内容包括「协助挂号预约、陪同就诊、听取及转知医嘱与注意事项;也有民间计程车业者推出陪同看诊服务,连交通都包了。

有业者推出轮椅接送服务,接送行动不便的身障者或老人看诊、出游,没有电梯的老公寓住户也可以预约服务,接送下楼;还有行动不便老人的客制化旅游服务、陪购物、陪看电视聊天、整理家务、到府维修等,简单方便的钟点服务为老人照护添加许多贴心的新发想。

AI人工智慧在可见的未来里将在人类文明社会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纵使人工智慧全面发展,具有人性、温度、同理心的服务依旧只有真人可以提供,当多数国家步入人口老化,为高龄社会服务的行业发展才正迈向新生。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