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海基会新竹北埔两岸关系研讨会纪要◆文/编辑部

前言

当前两岸关系存在对抗又交流的状态,亟需思考如何在这种状态下既保护国家安全,又推动对有利台湾的交流模式。有鉴于此,海基会于112年8月24日至25日在新竹北埔举办两岸关系研讨会,讨论两岸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面向既对抗又交流时,台湾的因应策略与政策建议,供政府及民众参考。

第一场:两岸政治经济的对抗与竞争

◆洪耀南(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系助理教授) 

北京视赖清德会当选 积极介入台湾选举

美国的「新华盛顿共识」,国家安全挂帅、政府积极干预,据此建立科技产业等各领域的高墙;反观台湾,高墙建立不够高,我们的产业应更严格限制,但其他部分可开放交流。

近期两岸情势可用三种动物代表:黑天鹅、灰犀牛与拦路虎。中共把赖清德访美视为灰犀牛,水灾是黑天鹅,最近的军演,有点骑虎难下是拦路虎。中共借由福州海事局的演训,意图恫吓台湾,这只是一个港务、很低层级的宣布,被中共拿来利用;再来像中止ECFA恐吓台湾等,这些动作都是针对台湾大选,对中共而言,基本上已不在乎台湾人民在想什么。

从美国各界反应来看,都认为赖清德是最好的总统人选,他在整个国际关系、两岸关系及意见发表都表现沉稳。台湾的大选态势越趋清晰,就越敏感,北京的态度可能越强硬,想干涉台湾选举。在外交上,短期内中共会做出大动作,加强对台湾的钳制,接近大选时尤然。现在中共介入选举,营造一种「战争与和平」的选择,台湾有几位候选人也配合这个调性在走。

北京视赖清德会当选在处理,跟以往陈水扁和蔡英文相比,态度有所不同。反而这次美国在台湾大选中不选边站,从赖清德访美的安排就可看出。9月侯友宜访美,「候选人」跟「副总统」访美,因身分不同,接触或拜访的地方都有所不同。两岸关系在台湾大选是重中之重,尤其中国大陆现在内部经济状况不佳,对外可能更强势,希望能转移内部问题。

◆郭铭杰(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

把台湾推向独立 不是美国的「战略清晰」而是中共的集权

美国政治界一直认为要「战略模糊」而不要「战略清晰」,主要论点是,如果今天美国「战略清晰」,不论如何一定会在中共攻台时保卫台湾,此举等同鼓励台湾往独立的方向前进,如此一来会激怒中共,逼中共早一点对台动手。然而,美国的「战略清晰」,是否真会让台湾民众往独立方向走?去年11月,我做了一个网路调查,实验结果显示,台湾民众的统独立场不太受到美国对台政策影响,而是受到中国大陆本身政治情势影响。

「抗中保台」之所以有市场,主要是台湾民众对习近平20大后的集权产生反感,「反习」对统独立场有很大影响。某种意义上戳破中共「倚美谋独」的说法,这个实验显示根本没有「倚美谋独」,因为美国的支持与否跟台湾民众是否支持独立没有关系。

建议政府向美国说明,第一,明确清晰的保证不会让台湾人更往独立的方向走;第二,把台湾民众推向独立的,其实是中共对台政策及其内政变化。

◆王国臣(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员)

中共对台让利可能性低    贸易制裁恐加大

有些人认为两岸经贸衰退,导致台湾跟大陆的出口都不好。事实上,两岸的三角贸易型态没有改变,也就是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出口美国,因此,中国大陆经济衰退很大原因是台湾接单变少。2019年数据显示,台商占中国大陆出口百强比例高达62.7%,中国大陆的出口基本上靠台商驱动,而出口占中共经济成长率2%,疫后中共对台商积极招商、给予优惠的理由在此。

中国大陆现在财政困难,经济让利不太可能,后续应会以施压为主,大概可分几个阶段:第一,要求在陆台商跟艺人表态,贸易效果不大;第二,压缩台湾的国际贸易空间,包含跨国企业取消「台湾」的露出,比如拿掉官网上的台湾,使台湾在国际经贸上的国格越来越限缩;持续进行贸易制裁,追求效果最大化,例如每个月祭出新的制裁名单,10月份发布第一批,11月份再发布另一批。

几点值得关注。第一,台湾很多原物料上游在中国大陆,台湾没有生产,当中国大陆对台湾进行出口管制,会造成台湾下游产业严重损伤。第二,中共之前发布《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当美国的出口管制越来越严格,我们遵守美国的出口管制,也不出口半导体到中国大陆,中共会根据这个挞伐台商,台商会越来越难经营。最后,中共下半年应会对绿色台商施压,年初中共发布《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在中国大陆上市的公司如果要到其他国家IPO或增资,须经过中共的同意,金管会统计有超过百家台商受到影响。总结起来,中共的单边立法效果会越来越扩大。

◆吴峻鋕(台北教育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应思考美中对抗下台湾经济何去何从

两岸经济对抗,要问三个问题。第一,台湾的经济问题真的可以靠中国大陆市场解决?从李登辉、陈水扁到马英九,我们的经济都没有成功,看来台湾的经济问题并不能依靠中国大陆的市场解决。第二,中共对台经济作为有不考虑政治的空间吗?中共对台经济作为,每一项都有政治考量,大家可以去思考。第三,过去中国大陆的成功是以经济成长为动力,但现在中国大陆经济开始下滑,我们应思考台湾的应对是什么。不应再纠结两岸经贸交流,新的思考方向应是美中竞争下,台湾的经济何去何从。

两岸政治对抗是价值体系的竞争

两岸政治对抗,我提出三点观察。第一是统独,第二是主权,第三是和战选择氛围。中共怎么处理统独问题?就是「反台独」与在野党形塑「统一战线」。处理主权争议用「九二共识」,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中国原则」,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中共使用模糊手法,巧妙地让两边都使用「一个中国」。最后是政治介选,制造和战选择的气氛。赖副总统出访期间,中共当局用复合性攻击,包括外交恐吓、经贸施压、认知作战、动员海外人士及强逼台商协会表态,宣传意味浓厚。最核心的是,定性赖副总统是倚美谋独、麻烦制造者、台独工作者,告诉你「支持民进党就是战争」。

两岸的根本问题,在于「民主台湾」不见容于「威权中国」。长期而言影响两岸关系的外部因素,第一是到底该亲中还亲美,美中关系已变成对抗,因中共野心显露,想要突破第一岛链,而「一带一路」最关键的是中共想建立一个国际新秩序。第二是供应链重组的问题,必须要在自由主义市场原则下进入全球化体系,可是中国大陆加入全球化是用非自由主义方式加入,享有许多优惠,所以美国称中国大陆是不公平贸易,我认为新冷战已经出现,是价值体系的对抗。

◆林颖佑(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助理教授)

赖副总统访美 中共军演力度点到为止

相较于去年裴洛西访台与蔡总统访美的两次军演,这次赖副总统访美的军演规模不大。第一,从军演层级来看,最高的是试射飞弹;第二,这次演习只在西北方和西南方进行海空演习,代表没有火箭军、没到西太平洋,在军事动员力度上看,有点到为止的意涵。

去年裴洛西访台,直接由新华社公布军演,今年联合利剑只有东部战区,代表不是国家级别演习。中共的态度是,如果没有军演,等于默许赖副总统的两岸言论。这次军演有隔山打牛的味道,对台军演实际是对美抗议,8月18日美日韩高峰会议,中共怀疑要搞「小北约」,必须有所回应。

火箭军人事频异动显示内部不稳定 攻台机率低

最近火箭军频繁人事异动,有人说可能是泄密,我认为是贪腐问题。为什么会针对火箭军反腐?火箭军过去是二砲部队,后改制扩编为火箭军,扩编时有油水可捞,且火箭军是科技军种,非总后勤部权管。今年8月1日中共建军节晋升新的司令员跟政委,由原是海军的王厚斌和空军的徐西盛接任,这两人不是火箭军出身,也没有二砲部队经历,在讲求高度专业的科技军种里启人疑窦。这次的人事异动很可能是针对内部政治掌控,王厚斌对核武器完全不熟,升上来的原因应是担任党委常委,习近平相对信任,徐西盛也是相同模式。然而,一个高度专业的军种调派人事是基于是否可信任,就会变成外行领导内行,先求红再求专,这样的解放军可以打仗吗?或只是造成更多内部问题?

不管是火箭军还是秦刚的人事变化,显示20大后习近平唯我独尊,对人都不太信任。我们需要重新评估解放军的实力,大规模人事异动显示内部不稳定,又有俄乌战争的前车之鉴,中共还会轻易发动战争吗?我们应该要做的,是从每次解放军军演中看出军力变化及成长,做出较佳研判。

◆蔡明芳(淡江大学产业经济学系教授)

中国大陆外贸严重衰退    倒债违约机率大增

以5至7月的数据来看,中国大陆外贸包括进口、出口都衰退。虽然全世界的需求都减低,但中国大陆衰退的程度更加严重。今年1到6月,中国大陆对美出口衰退20%,排名已落到墨西哥与加拿大之后。

中国大陆出口衰退、生产降低,进而导致青年失业率持续创新高。就业情况不好,内需就会降低。世界各国央行为了怕物价上涨,多采升息政策,中国大陆却持续采货币宽松政策。然而中国大陆的物价不仅未上涨反而还下跌,原因就是需求大幅下降,导致通货紧缩现象发生。

外贸情况不好、内需也下跌,房地产的景气势必也不好。台湾的金融业、基金,对中国大陆的曝险到底有多高,值得大家高度关注。如果这些金融业、基金买的是中国大陆中小型企业的股票或债券,在这波房地产不景气情况下,发生倒债违约的机率就大幅增加。

人民币持续贬值    应留意对台湾产业的风险

国际供应链移转已经发生,厂商开始外移,造成中国大陆出口往下掉,出口可以创造的外汇就开始也往下掉,需要将外汇转成人民币的需求就会降低。所以在人民币需求降低的情况下,加上货币宽松政策,就会让人民币持续贬值。

如果要阻止人民币的贬值走势,唯一的方式就是拿美元出来买人民币,但是中国大陆的美元外汇也在往下掉,所以中国大陆要抵挡人民币往下贬值的筹码手段越来越少。

台湾有不少产业在中国大陆大规模投资,包括银行业、水泥业、石化业等,因此人民币的贬值对台湾的企业和股东而言,都是非常大的伤害。

◆江旻谚(《如水》杂志Flow HK编辑委员) 

中国大陆对台新攻击模式

过去几次选举,工商团体出来针对九二共识表态,都对选举产生影响。2018年的关西机场事件,让大家见识到虚假资讯或者资讯操弄的冲击,可能会对整个社会、政党或政治人物产生不同想法。新的攻击模式可能会在明年大选前出现,必须警惕。

大选后我们有2个主题,现在必须准备面对。第一是中国大陆持续对台经济胁迫;第二是新兴社交媒体工具的转变,这是一个长期结构性的因素。很多年轻人都从淘宝、虾皮这些带有中国大陆色彩的电子商务平台购物,这些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共得以武器化的经济工具。

关于美中科技战,除了在价值层面上,美国和中国大陆站在不同的意识形态阵营,美国更在意的是中国大陆发展本土自主的科技能力,可能带来全球科技霸权的转移。

观察中国大陆有无可能突破美国经济封锁的途径,第一个可能性是绕过美国的科技制裁,在美国以外选择盟友,创造另外一个足以支持他的市场地位;第二个可能性是在新兴领域(如5G、6G)或者AI、量子计算,取得先进进展,而不是在原本的跑道上面超车。但无论是哪个可能性,目前中国大陆都无法脱离在晶片科技领域里对全球化网络的依赖。

台湾必须注意,会不会因为目前我们在晶圆供应链上优秀的表现、优异的地位,反而成为美国和盟友想要建造对中围堵体系的破口。目前台湾的《国家安全法》中,关于「国家核心关键技术是营业秘密」的定义,普遍被认为仍用「经济间谍」的逻辑,而不是用「技术出口管制」的逻辑处理。有关部门应该要建构一定的合理性,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让台湾的法令规范,能够与美国和盟友对中围堵的科技制裁政策衔接。

第二场:两岸社会文化的互动与交流

◆陈建甫(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

经济恶化爆发年轻失业潮    中国大陆社会民怨深

中国大陆最近面临外贸衰退、CPI停滞、公务员减薪等多项经济问题,代表经济复苏遇到瓶颈,尤其是公务员减薪、薪资无法发放,是很严重的警讯,这也造成房价低迷。

内需市场、外销与政府投资是促进中国大陆经济成长的三个推力,现在外销不畅旺、内需不振,造成民众对政府、市场、未来都没有信心。恶性循环下,内需难以扩大,再搭配房地产的地雷引爆,后续会不会引发更大连锁效应,最终成为中国大陆版雷曼兄弟事件,值得关注。

政府投资方面,中国大陆看起来好像投资在错误的地方,主要就是晶片领域,推动「半导体国产化」,至今花了20年,却只能提供国内16%的需求,也没成为有效的产业链。

一千多万大学生毕业,引爆青年世代的失业潮,很多人不断的「从内卷到躺平」。许多行业消失,例如补习业、补教业,这些过去可以提供年轻社会新鲜人工作的机会,现在不见了,政府却开始叫大家下乡,要鼓励大家考公职,但怎么可能容纳这么多年轻毕业生。

中国大陆经济不好,社会问题越来越大,民怨越来越多,民众越来越没希望之下,两岸未来的社会文化交流该怎么走,值得更多讨论与思考。

◆郑子真(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陆客」与深伪技术    中共干扰台湾大选工具

我认为短期内中国大陆还是不会开放陆客来台,但中共会用传统模式干扰台湾总统大选,选举逼近时,陆续开放相关人士,以观光或专业交流考察形式来台,但不至于开放一般陆客来台观光。

目前中共对大选还没有太大动作,可预期大概11月后会开始有动作,例如利用深伪技术,把某个影像装上赖副总统的脸,说我们决定发动战争。这是认知作战上的一种可能性,也是传播假消息的方法。

中国大陆APP    影响台湾下一代政治社会化

抖音、小红书等APP已经深入小学生、中学生的生活,学校和家长要是不能从基础、正面的教育角度去指导他们理解这些媒体,未来这些小朋友的政治社会化就会受到影响。

相较之前开放来台就学的陆生,最近来的陆生比较特别,以文化大学为例,早期的陆生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现在都是二本校或民办高校,水准都往下降。来之前要做政治教育训练,政府单位会告诫他们千万不可以去有蒋中正、提倡台独的地方,甚至包括士林官邸都不可以去。但他们说来台之后全都去了。个人对陆生来台是正面看待,他们来台可以进一步理解台湾的现实状况。

◆吴瑟致(台湾智库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2025是中共对台政策关键年    建构习连任正当性

习近平在20大之前提出对台总体方略,2027年要进入21大,在此之前会提出对台相关具体方案。近期中共不管是对内控制或对外相关策略,动作都很大,因此2025年20大五中全会是一个转折,在政治议程中需要针对社会、文化交流层面加以铺陈,以建构习近平继续连任的正当性。

中共不断提高对台压力,设有短程目标,台湾选出新总统到就职前,中共会频频出招,测试新总统在两岸议题上的回应、人事安排,甚至整体布局的展现。因此,目前中共对台的相关动作看起来都算是正常发挥。明年大选结束后到就职前,以及就职后到2025年这半年,中共施压将更加剧,包括ECFA是否延续、两岸军事、科技层面议题、或是观光客的问题,我们必须思考回应策略。

中共对台政策有关青年的作为很多,但我们不用担心年轻人会被认知作战或是从此改变认同。台湾的年轻人选择前往那里发展是个人自由,但政府必须告诉他们赴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跟安全问题。

台湾要面对的不是中国大陆崩溃的问题,而是中国大陆停止崛起的问题,当中国大陆真的不再崛起,对台湾经济造成什么影响?当我们把繁荣、稳定、安全扣在两岸的议题上去思考时,我们必须共同思考,当中共出现不稳定、不崛起时,台湾要有什么准备,这个是我们在整个大环境跟大战略上该建立的思维。

◆曾伟峰(政治大学国关中心助理研究员)

习近平对台大战略    对台单边作为与地方化

目前中共对台湾的大战略是把台湾地方化。习近平在战略上采取平视世界、俯视台湾;战术面是要增进更多的交流。平视世界是指遵循世界的指导原则,从对台湾的经济胁迫来看,习近平用WTO的贸易壁垒来处理两岸经贸议题,就是这样的思维。俯视台湾则是单方面采取对台作为,以ECFA来说,因ECFA规定终止需经双方协商,若中共打算终止ECFA,就会被逼著要跟台湾谈判,我认为ECFA不会停止。

2020年后两岸交流越来越少,统战工作越来越难,无法建立台湾地方化的基础。去年底宋涛上任后,推动基层交流政策,很明显地策略转向,重建台湾地方化的基础。然而,只能吸引过去本已吸引的那些团体,包括宫庙组织与村里长团体等基层组织。宫庙团体认为宗教信仰的根在中国大陆,这种认同不能转移。工商团体跟青年在中国大陆被统战的成效有限,主要是中国大陆经济发生问题,高失业率限缩青年发挥空间,台商则要思考在中国大陆的经营风险。

台湾要提升软实力和社会的自信心

我方应如何因应?首先,法规要明确,管理要有效。对于小红书或是抖音这些中共统战的模式,相关法规跟管理须明确。另外,要有搜集中共对台作为资讯的机制,例如村里长团体赴中交流,应该积极思考如何防堵漏洞。

两岸最大的问题还是实力差距,尤其是经济方面,结构性问题不大可能逆转,伴随经济实力的成长,中国大陆会建立起吸引力,这也是一种软实力。我们应该要投入资源与其竞争软实力,若我们不能禁止小朋友或青年使用抖音和小红书,那就要去发展让台湾的青年更认同、更愿意使用的产品。

此外,我们要增进青年的自信,有时候台湾在两岸交流上被压著打,很容易自认为受害者,我们的青年会产生一种弱势方的心态,相对缺乏自信。反观西方其他国家不会有这样的心态,他们很有自信地跟中国大陆交流,也不认为自己会受影响。

◆萧督圜(两岸政策协会秘书长)

透过软实力    维持并拓展台港澳关系

过去常把台港澳关系看成小两岸的互动,2018年美中贸易战后,台港关系快速变化,香港政治、社会、经济、法治的局势发展更加紧缩。在全面展开国安教育下,未来十多年后,香港青年世代的政治社会化想必跟2019年前有很大不同,下一代香港人与台湾社会距离可能更遥远,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如何保持跟港澳社会的连结互动。

台湾维持并拓展台港澳关系,最大的优势还是软实力,我们的社会相对是和缓、多元、温暖的空间,能够凸显华人社会价值与文化,让人感觉到舒服自在。过去我们强调两岸政治制度不同,以及台湾民主发展经验,如今对台港澳的社会交流互动可能是负担。我们可思考如何用无涉政治的多元文化活动,例如国际漫画展、动漫节、电玩电竞展、玩具创作展,吸引港澳年轻民众来台,再透过更软性的手段传达意念。

过去陆港澳社会交流对两岸交流的借鉴,可分两个层面。宏观的角度,2019年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扩大硬融合,建造跨境基础建设,促进粤港澳的同城化经验;强化软融合,透过教育交流、文化合作甚至是国安教育,促进文化与身分的认同;深化锐融合,透过强硬的法律与政策手段,打击异议份子,控制香港媒体、出版业,规范公共资讯范畴,把不利管治的书籍在公共图书馆全部下架,强化政府的影响力。

微观的角度,可看到2019年面对社会大规模抗争时,动用黑社会力量打击威吓抗议民众,过去也有利用黑社会干预港澳选举的案例。随著中国大陆定调2023年是大交流元年,这些隐性的力量,未来可能更加活跃,也会带给台湾更多在交流互动上的挑战,我们应可借鉴港澳经验来规避这些风险。

◆白邦廷(国防大学中共军事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硬性的认知作战     表现在军事威吓与政治作战

中共对台认知作战可以分为硬性跟软性两个部分观察。软性的部分,中共常用文化、宗教包装,松懈国人的心防。例如以商业模式邀请台湾艺人赴陆,在一些重大的节日进行演出,透过特定的媒体包装再宣传给台湾。中共利用两岸相同语言、文化等优势下的认知作战行为,但台湾社会在国际化、民主化下,已具备相当的社会认知韧性,民间具备国际交流频繁且获得讯息快速等优势,相关资讯容易被识破且澄清。

硬性的认知作战牵涉到军事威吓,又可细分为两点,一是宣传解放军军力强大,二是降低中华民国国军战力的印象。近期中共军演的影片投放非常快速,强力宣传解放军战力,同时贬抑国军,降低我国人民对于国军战力的信心。

解放军对台认知作战的强弱分级与输出对象,在军事战略上大约可分成三个阶级。第一个阶级是围而不攻,解放军只要展现足以封锁台湾周围海空军的立意,让国际社会了解解放军在战时可以拒止国际社会介入。第二个阶段是以战逼合,中共在政治判断上认为台湾未来有背离统一的可能性,为了避免情势恶化或战事扩大,解放军会进行小规模的军事行动,逼迫台湾当局进行政治谈判与协商。第三个阶段是速战速决,中共当局判断已经毫无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必须要以快速的时间跟速度取得台湾的政权跟控制权,避免国际社会介入,以完全取得台湾政权为最终目标。

战略上维持围而不攻    认知作战三阶段都已进行

目前解放军在战略上维持第一阶段围而不攻。对应这样的战略,中共对台认知作战三阶段都已在进行。第一是统战阶段,诉求中华文化及两岸血脉的议题,输出对象包含台湾民众与中国大陆内部的人民。第二是军事宣传阶段,宣扬解放军的战力,用军事力量传播中国大陆的国家形象。第三是国际正当宣传阶段,也就是法律层面,利用历史一些原则宣扬中共对台湾统治的合法性跟正当性。

虽然中共在战略层级维持第一阶段,但会持续做好准备,可随时改变对台湾战略层级的想法,且因战术作为已执行在前,可以非常快速地应对台湾情势的变化。面对中国大陆持续利用各种手段渗透台湾内部,应 持续加强台湾社会的民主韧性,让台湾民众有辨识与辨别资讯的能力,政府适时针对错误与虚假信息澄清。民主与开放多元的言论,是台湾面对中共认知作战最重要的武器。民心坚定捍卫台湾的民主与自由,则是对抗中共意图统战台湾最重要的根本。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