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研学旅行夯◆文/张淑伶(媒体工作者)

中国大陆「研学」旅行越来越热门。这个看似高深有学问的名称,指的是与课程学习目标相结合的旅游活动,台湾常被称为「户外教学」,可能也会让一些出生于民国50、60几年的「五、六年级生」想到曾经非常热门的救国团活动;总之,要玩,但不是随便玩。

官方鼓励研学游 价格过高惹议 

陆媒法治日报6月的报导指出,2022年,中国大陆研学旅行人数突破6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艾媒咨询估算,今年全年,研学游市场销售规模有望达人民币1,469亿元(约新台币6,464亿元),与疫情管控的去年相比,成长61.6%。

为了让教育的形式更活泼,不让孩童的寒暑假虚度,近年「研学」活动在中国大陆正夯。在教育部门的鼓励下,体制内的学校和体制外的培训机构都投入其中,以往专注经营旅游团的旅行社也纷纷推出「研学团」,争夺中小学生市场。然而,研学团名不符实、价格过高等,也最为人诟病。

回顾中国大陆研学旅游市场的演进,早在2014年前后,「研学」这个词就开始频繁出现,并随著商业化、对文博领域的重视进一步发展。2016年,中国大陆教育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被视为教育部门正式推动研学旅行的声明。2022年,疫情管控解封后,民众渴望「走出去」,连带也让回归热门的研学活动受到关注。

根据「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要求要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同时要求加强「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要探索多种管道筹措研学旅行经费,「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

台湾户外教学多由校方主导    中国大陆旅游机构是主力

两岸研学/户外教学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有各自教育部门提出的指导性文件。作为一种教育主张,台湾的户外教学更多由校方主导、与课程本身结合,而中国大陆的旅游机构才是研学旅行的主要组织力量,它们以研学旅行之名,抢占了台湾人熟悉的夏令营和海外游学市场。

只要有利可图的新兴市场,就会有民间资本投入,中国大陆市场的规模大,只要有商机就有大额资本抢进,这点和台湾的情况不同。财联社不完全统计,布局研学游领域的上市公司包括博瑞传播、苏州高新、曲江文旅、大千生态、城市传媒、中炬高新、长白山等。

在台湾,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中华民国户外教育宣言」,指户外教育能协助教学者反思学习的意义,并提到除了政府部门和教师、家长投入之外,期盼户外场域与室内场馆的经营者、民间企业、专业人士一起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台湾的营队主办者多样化,譬如部分教会团体会举办标榜品格教育或生命教育的营队,由于宗教色彩很淡,许多非信徒的家长并不排斥让子女参加。中国大陆对宗教活动管制严格,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传教,各种活动呈现出「无法规野蛮生长,有法规就禁区多」的现象。

「国民中小学办理户外教育实施原则」修订后,教育部国教署2019年曾经发布说明,强调户外教育原即是学校课程与教学的一部分,「不是旅游」;建议学校每学期至少办理一次,但也强调户外教育未强迫次数及住宿;此外,也提及要补助经费以减轻弱势学生负担,每校可申请补助4案,每案可补助新台币3万元。

避免败兴而归 经费和品质是关键 

看得出来,无论是中国大陆的研学或台湾的户外教学,经费和品质都是关键。

法治日报报导,随著大量营利性机构介入,中国大陆各类研学乱象层出不穷,不少家长和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报导指出,这些研学团价格不菲,且价格差异巨大。以一日游、半日游为主的研学项目价格多为人民币数百元至上千元,多日国内跨省市研学项目基本在数千元至上万元。

有湖北的从业人员说,「行业没有统一标准,定价很随意。」他所在的研学机构推出探索乡村的研学团,很快就有其他机构比照办理,地点和活动内容差不多,就多了一个孩子种菜的项目,价格直接贵了几百元。

海外研学团更是爆贵,7天到15天不等的团,价格在人民币2万元至6万元之间。有家长认为,这比一家三口一起旅行还贵。还有专家指出,英国某个夏令营,当地报价一星期折合人民币几千元,到了中国大陆一经包装,就卖5、6万元。

场景拉回台湾。今年9月,高雄一名妈妈投诉,孩子3天2夜的校外教学,行程包括游乐园、夜市、Outlet,几乎都与购物相关,餐点除了饭店提供1个便当、2天早餐,其他全由学生自理,费用却要新台币5,220元,未参加者还要请假,她痛批这是「要教孩子如何败家」。

升学主义挂帅 多元化教学难落实

新闻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上述校外教学不贵,但行程安排得不好。学校无奈表示,这次旅行规划过程已努力广搜学生和老师意见。如何在不增加老师负担的情况下,推动学生、老师甚至家长一同参与,对很多学校来说还在磨合。 

一名在武汉任教的小学老师说,自己是博物馆志工,与其他省的博物馆志工时有交流,2019年安排到河南安阳研学旅行,参观殷墟遗址及中国文字博物馆,参与者除了7名学童,还包括家长。学童不在乎活动是否为「研学」,反而是愿意一同参与的家长,代表了对教育内容和学习方式有更多想法。相较某些研学团标榜能进到北大、北京清华大学参观交流,使家长趋之若鹜,并不是所有家长都以功利眼光看待研学旅行。

大环境依然是升学主义挂帅,一位老师坦言,升学管道必须透过「中考」与「高考」的情况下,老师想要把研学做好、做到货真价实的多元化教学,显然十分吃力,即使官方明确鼓励研学政策,绝大多数老师都采取观望态度。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