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绿」生活 台湾的低碳转型之路◆文/蔡敏姿《交流杂志111年12月号第186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3
全球暖化导致气候变迁,人类的生存危机迫在眉睫,当各国纷纷向2050净零排放目标迈进,台湾作为地球村一员,更要积极推动永续。今年3月国发会公布「2050净零排放政策路径蓝图」,四大转型方向为「能源转型」、「产业转型」、「生活转型」、「社会转型」,与民众最息息相关的,莫过于从食、衣、住、行落实净零理念的「生活转型」,如低碳饮食、衣服少买、住循环建筑、搭乘大众运输等。现阶段已有不少「生活转型」案例,值得全民学习、效法。
无包装商店 用多少买多少
首先是无包装商店,这些商店的商品以「裸装」或采用最少包装的状态贩售。走进无包装商店,放眼望去几乎都是用玻璃罐装著产品,每间商店销售的品项不同,有些专卖食物,有些专卖日用品,也有类似杂货店全都卖,但共同特色是客人必须自备容器来消费。
位于北投的「简塑慢行」,店内贩售坚果及杂粮,还有沐浴乳、洗碗精及洗衣精等清洁用品,几乎都以无包装形式陈列。位于板桥的「零居─Zero Living」也是无包装商店,它结合Vegan(纯植物主义)的概念,不卖含动物性成分的商品,店内同样以无包装的方式,贩售美妆、清洁用品、辛香料、果干等。
超商、惜食社团 抢救NG食物与剩食见成效
无包装店家均鼓励客人用多少买多少,由客人自己装,再进行秤重与结帐,减少包材塑料,行减碳目的,因塑胶生产过程碳排量占全球碳排量有一定比重,且塑胶产品本身的碳足迹也很高。随著无包装店家逐渐普及,代表民众的接受度提高,台湾也进一步往低碳岛持续迈进。
根据联合国农粮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1/3食物被浪费掉,高收入国家丢弃的食物比例更高。农作物及家畜在生产、加工过程及能源使用上,会产生许多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这些被浪费掉的食物,每年造成全球超过20亿公吨的碳排放。
为减少食物浪费,许多剩食、惜食社团应运而生,例如有人便当订太多,在剩食相关脸书社团贴出讯息,被转载后,将便当让给其他需要的人;有人节庆礼盒吃不完,或点太多菜,也可透过相关社团转送出去。另一种样态是NG食物,外型虽不讨喜,但只要没有坏掉,也可以分享给消费者。
主打快速享用鲜食的便利商店,也纷纷提出剩食解决方案,全家便利商店在2019年推出「友善食光:鲜食到期前7小时享7折优惠」机制,是台湾首家针对即期品报废问题,以系统性方式解决的零售通路品牌,推出后每月平均减少300公吨食物浪费,等同于10万多公斤的碳排放量。
二手衣重生 跃时尚宠儿
据统计,台湾2020年的旧衣回收量达到7.8万公吨,创下10年来新高,其中高达3成5的回收旧衣,最后被送进焚化炉焚烧掉。然而,衣服制作过程和销毁同样都会增加碳排放。「旧衣重生」既能解决断舍离又不会浪费,像本土服饰品牌Story Wear就透过时尚设计,使用即将淘汰的二手衣布料,做出让人惊艳的服装。
另外,由时尚设计师周裕颖创立的永续时尚品牌Luxxury Godbage,曾以回收尼龙布打造东京奥运中华代表队进场团服,也是将布边料、二手衣等服装废料解构重组,透过再设计、再制造、再利用的方式创作新的服装,深受许多名人喜爱。
除了日常吃的食物、穿的衣服,民众遮风避雨的住宅,因普遍采用大量钢筋水泥,碳排量同样惊人。因此,标榜永续减碳的循环宅或绿建筑俨然已是大势所趋。台糖位于台南归仁区的沙仑智慧绿能循环住宅园区,就是循环住宅的典范案例,该案的围篱是用五分车的闲置钢轨所组成,门牌也是回收龙柏再制;住户使用过的水或雨水,也可回收过滤,重新注入园区内的生态池,或用于灌溉农园;厨余回收制成有机肥,用于农园。
台南智慧绿能循环住宅 年省146万电费
另外,沙仑智慧绿能循环住宅园区的屋顶装设太阳能板,其所产生的电力每年可节省146万元的电费支出,电力替代率高达60%。台糖强调,采用钢构的沙仑循环住宅于设计阶段进行碳足迹评估,未来60年可减少排放21,406吨当量的二氧化碳,该案更获得LCBA钻石级低碳建筑候选证书。
同样是绿建筑的标竿,台北市北投图书馆在2006年落成时就成为当地知名地标,木造的材质搭配类似木船的造型,被誉为「知识方舟」。馆方透露当年选用木头为主要建材,是因为它能吸收二氧化碳,木头本身有固碳作用,可防止二氧化碳回到大自然中,对于减碳能发挥高度作用。另外,北投图书馆屋顶设置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将雨水储存起来,供厕所小便斗、马桶冲水使用,达到循环目的。
近3年因为疫情,许多民众确诊居隔或减少出门避免染疫,带动网购销量,物流业变得非常热门,但车辆本身产生的废气和碳排量都不小,必须落实「绿色物流」或「永续物流」,其中降低运输影响的方法,就是将路线进行优化。过往物流业者在配送商品时,多半由送货司机自行决定送货顺序。现在可透过AI演算法指派配送车辆、规划最适当的路线,以系统运算结果取代人工排车,减少依赖人工经验及车次安排时间,节省抵达目的地的时间与距离,降低燃料消耗。
AI取代人工 降低车辆碳排放
开车时,时常会发生绕场找停车位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碳排。有业者推出共享车位服务,将闲置车位设置「IoT智慧地锁」,透过物联网技术,提供给有停车需求的驾驶,直接以APP预约停车,减少找车位绕场排放的废气,同时为车位主创造收益。国内共享车位的领导品牌USPACE,过去5年总合作车位数已突破45,000格、超过500个停车场,累积超过200万张订单与50万车主会员资料。以每张订单为车主节省约8分钟时间,每单约省下1kg碳排量,换算累积的订单约减少2,000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约5座大安森林公园一整年的碳吸附量。
节能减碳从自身做起,民众无论在消费、居住、停车上,都能找到减碳方式,或许单一个人落实的减碳成果,与减少石化工业或绿能转型的减碳程度相比,小巫见大巫,但一群人长久累积的结果,将是地球永续发展的最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