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拜登政府印太战略部署与挑战◆文/林正义(中央研究院欧美所研究员 )《交流杂志111年8月号第184期(历史资料)》

美国的印太战略自欧巴马总统开局,先喊出「转向亚太」的口号,后改为「亚太再平衡」,但因国防预算逐年删减,实际作为并不多。川普总统任内的「印太战略报告」(Indo-Pacific Strategy Report)与「自由与开放的印太」(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两份文件,迟至2019 年下半年才公布,显见对印太的重视程度不如与中国大陆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定,以及与北韩金正恩的高峰会。对比前两任总统,拜登总统的外交政策,更著重「印太战略」作为核心。

拜登上任后新旧印太地区倡议齐发

拜登上任后随即任命印太事务协调官坎博(Kurt Campbell),展现认真执行「印太战略」的态势,1年后公布「印太战略」行动方案,依次为,投入新的资源;领导「印太经济架构」;加强「整合性吓阻」力量;强化一个统合的东协;支持印度崛起与区域领导地位;兑现「四方安全对话」的承诺;扩大美、日、韩合作;建立太平洋岛屿韧性伙伴关系;支持良善治理与政府课责性;提供开放、安全、可信任的科技使用。

其中,拜登积极运作「四方安全对话」(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简称Quad),迄今已召开4次高峰会,其中20219月华盛顿、20225月东京这2次为实体会议。美国、日本、澳洲、印度领导人强调所有国家必须寻求和平、遵守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维护航行和飞越自由,妥慎因应东海和南海的海洋规则刻正遭受挑战的情势。他们提到「强烈反对任何旨在改变印太地区现状和加剧紧张局势的胁迫性、挑衅性或单边行动,例如,将争议岛礁军事化、危险使用海警船舰和海上民兵,破坏其他国家离岸资源的开采活动」。显然针对中国大陆在东海、南海的行动,并对其远洋渔船非法捕捞活动表达关切,Quad领袖也宣示将在印度洋、南海、太平洋设置海上讯息分享平台。

印度在美国印太战略中具关键地位,虽然拜登政府对印度没有公开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有些失望,但美国也理解印度不想将Quad 塑造成亚洲版的「北约」,而是希望在人类安全议题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例如Quad成立疫苗专家工作小组「疫苗伙伴关系」、气候变迁工作小组「干净氢气伙伴关系」、重大基础设施协调小组、关键新兴科技工作小组等,也建立「网路安全伙伴关系」、「海洋空间意识伙伴关系」(Maritime Domain Awareness)、「人道救援与灾害减除(HADR)关系」。印度可扮演南亚地区、印度洋「守门者」的重要角色。

印太经济架构有四大支柱

与东京Quad高峰会同日,拜登政府领衔成立「印太经济架构」(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for Prosperity),成员共14国,除Quad成员外,还包括韩国、纽西兰、7个东协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汶莱、菲律宾、越南、泰国)及斐济。

「印太经济架构」四个支柱是,一、数位贸易合作:高标准、包容性、自由、公平的贸易承诺,并在贸易和科技政策,发展创新性的途径;二、供应链:协调危机因应措施,降低供应链中断的影响,确保企业运作连续性,确保获得关键原物料和加工材料、半导体、稀有矿产;三、清洁能源、脱碳和基础设施:加速干净能源科技的发展、部署与合作,低利优惠以协助部分国家能源转型;四、执行有效和健全的税收、反洗钱和反贿赂制度,遏制印太地区的逃税和腐败。简而言之,「印太经济架构」要建立的四个目标是:连结经济、韧性经济、洁净经济、公平经济。

「印太经济架构」的特色是各国可弹性参与部分项目,短平快、容易加入且不需各国国会的批准,有共同目标与利益的其他印太伙伴均可参与。但20223月,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贸易代表戴琪先后发出「印太经济架构」未考虑纳入台湾的讯息。中国大陆则认为此一「地缘经济竞争架构」,将使得供应链、产业链,遭到「美国化」规则的干扰,批评美国没有提供「真金白银」的诱因。

拜登政府在推出「印太经济架构」之后,20226月,美国、日本、澳洲、纽西兰、英国成立「蓝色太平洋伙伴(Partners in the Blue Pacific),集资21亿美金开发援助太平洋岛国,接续在德国G7高峰会号召成立「全球基础设施暨投资伙伴关系」(Partnership for Global Infrastructure and Investment),在2027年前集资6,000亿美金,协助发展中国家的基础建设,显然不是只有口惠的倡议。

美日韩合作成形 因应北韩挑战

对拜登政府而言,美中关系的外部环境因韩国总统尹锡悦、菲律宾总统小马可仕上台,出现微妙的变化,降低中国大陆分化美国与同盟国的可能性。拜登总统首访韩国,两国发表「超越朝鲜半岛的全球综合战略同盟」的联合声明,韩国承担起更大的全球性责任,使美国增添新援军,也改善日、韩不和的关系,形成美日韩三边同盟对话合作的雏形。

美韩、美日同盟同时强化,增加军事演习次数,更公开讨论核武的「延伸吓阻」承诺。美、日、韩领袖均强调尊重国际法、南海与其他海域航行和飞越自由,重申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是印太地区安全与繁荣的要素,也宣示韩、美、日三方合作因应北韩的挑战,维护安全、繁荣、价值观,巩固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拜习空中对话管控分歧

美中两国原本希望告别川普时代螺旋式下降的关系,但新冠肺炎疫情使拜登与习近平都难以安排出访,两国依然紧张,因此,拜登与习近平透过视讯对话避免发生误判,设置护栏防止列车出轨相撞,并管控战略风险,确保双方关系不至于继续恶化。

拜登政府与中国大陆的对话管道,除了领袖高峰视讯之外,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与中共外事办主任杨洁篪、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与中共外长王毅、两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与魏凤和、两国气候变迁特使凯瑞(John Kerry)与解振华,见面的次数与频率都比川普时代来得高,对话范畴也不只局限于经贸议题。

预防台海军事威胁

美国及早准备不对称战力

乌克兰战争虽分散拜登「印太战略」的注意力,但使美国提早认真看待中国大陆对台湾的军事威胁。拜登在东京提到,普丁必须为侵略行动付出长期的代价,如联合国大会对俄罗斯的谴责及美国领导的经济制裁,告知武力夺取台湾的代价更高。拜登指出美国政府虽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但不表示中方有权使用武力接管台湾,美国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但也需要其他国家清楚向北京表明这种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曾任欧巴马总统资深顾问的阿克塞罗德(David Axelrod)认为:「拜登的缺点是他有时候比自己的幕僚,更愿意分享他的想法,但他的优点是真诚」。拜登自美军撤出阿富汗以来,20218月、10月及20225月,先后三次表达出兵协助台湾的防卫。拜登政府的官员事后均澄清美国对台湾的政策没有改变,继续支持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确保现状不会片面被改变。

拜登总统没有公开放弃台海危机时采取的「战略模糊」政策,但中国大陆对台湾军事采取360度的包围圈,使得「战略模糊」的基础产生动摇。然而,「战略明确」即使没有说出口,拜登政府基于乌克兰战争学到的经验,已注意到「战略预警」、「危机预防」的重要性,「不对称战力」必须及早准备。

北京扣紧拜登政府承诺不寻求与中国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体制、不寻求透过强化同盟关系反中、不支持台独,无意发生冲突。北京应该也知道美国这些承诺有前提,中方必须承担和平协商、避免武力威胁的义务。

中方批评美国的世界观、中国观、美中关系观出现严重偏差,但不能以为避用「印太」而使用「亚太」字眼,强调「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就可带来战略互信。即便双方进一步加强对话,重建互信仍需要很长的时间。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