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你家就是博物馆—两岸博物馆面对疫情后的新局◆文/王建吾《交流杂志111年6月号第183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3

COVID-19疫情驱散了博物馆的人潮,举世皆然。这些被迫休馆或苦守空荡展场的博物馆,面对不知何时终结的疫情,亟思科技转型,许多博物馆提出应对之策,将展品转移到网路,推出线上展览、直播导览,还设计3D展品,虚拟实境(VR)导览,吸引民众「参观」。

到馆人数雪崩式狂跌 博物馆纷朝数位化转型

台湾面对疫情并未进行大规模的封控,但边境管制限制外国游客来台,据「博物馆与文化」期刊报导,以外国游客为大宗客群之一的故宫博物院为例,2020年4月的门票收入较上年同期下跌99%。同时,社交距离措施使许多馆所的实体展览、教推活动等必须暂停或延期举办,也让台湾各博物馆的到馆人数直线下降。

面对疫情下的新局,台湾博物馆纷纷朝向数位化转型。故宫博物院近年加速推动文物图像数位化,于官网推出「线上故宫」,让观众线上欣赏翠玉白菜、肉形石等故宫镇馆之宝,还可以线上参与深度导览路线。另外,也推出「故宫电影院」,精选获得美国休士顿独立制片与国际影片影展奖项的影片让民众观赏。同时,也与Google Arts & Culture平台合作,与全球共享故宫文物数位典藏资源。

此外,国立历史博物馆、科博馆等多家博物馆,也都推出线上珍品展览,搭配真人影音讲解与互动式展览,科博馆更推出「科博揪咪秀」Podcast频道,分享有趣的科学知识。而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在其脸书(Facebook)专页上发起「COVID-19 物件搜集计划」,号召民众捐赠COVID-19相关物件,与民众一起纪录历史。疫情下,各博物馆都更加强社群媒体经营或网上互动,希望维持观众对博物馆的热度。

相较台湾,执行严格「清零」封控政策的中国大陆,博物馆生存更加堪忧,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就是典型的例子。2020年,三星堆博物馆刚完成综合馆陈列的提升改造,才试营运1天,就因疫情防控,被迫闭馆,原本计划的综合馆开幕活动也硬生生被搁置。三星堆博物馆用科技改善困局,策划综合馆线上开幕式和虚拟展览。线上开幕式包括红毯签到、入场就座、馆长讲话,到VR参观、语音导览、合影留念,1个小时内吸引约16万名观众观看。

不受地域限制 线上跨馆结盟合作策展高效率

之后,三星堆博物馆持续推出线上文物展览,配合VR导览,与观众互动。在画面上,观众只要点击问题,就会出现语音解说,同时,将画面放大、旋转文物细节,从各角度展现文物,观众甚至可以线上与文物合照。

单打独斗之外,也有博物馆结盟合作。2021年3月8日妇女节,浙江省博物馆汇聚32家博物馆共1,000多件展品,展出「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集合多家博物馆藏品的线上展览,突破地域的限制,省去冗长的文物借调程序,体现数位时代的高效率。

对于藏品、展览数位化,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线上展览是未来博物馆展览的呈现方式之一。线上展览可以根据主题需要,对数位文物进行自由组合。比如将各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整合在一起,实体展览几乎不可能,但透过线上展览,就可实现。

馆长亲自直播 金牌解说员上阵

博物馆的数位科技也能与「人」作更深度的互动。疫情期间,中国大陆博物馆发展出强调导览员个人特质与魅力的「导览直播」服务,让导览员与研究员与参观者直接互动,他们的专业背景与表达方式,能使导览过程更加生动,使展览充满故事。参观者可以为导览员「点赞」或留言,使线上导览充满社交感。

「社交感」是中国大陆博物馆有志一同的目标。据陆媒不完全统计,疫情闭馆期间,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30多家中国大陆博物馆都曾举办直播,有的派出金牌讲解员和文物专家,还有馆长亲自出马,为观众讲述文物故事。拥有1,388年历史的布达拉宫也参与这波热潮,举办网路直播,开放极少对外展览的馆藏珍品,一小时内观看人数超过百万。

这样的精神发展出更多国际合作。2020年,罗浮宫与中国大陆的直播平台合作,罗浮宫总馆长亲自上线直播,介绍展品,与中国大陆网友互动。

由于疫情的催化,全世界的博物馆都加快数位化脚步,让文化与艺术有机会突破地域界限,为每个人提供教育机会,数位化与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更延伸其影响力,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不同地域及领域的文化艺术。

线上展览扩大文物教育的范围,让阅览者以电子设备与展场互动,不受地域限制,也减少展览的布置、维护成本。不过,数位藏品、云端展览看似成为未来趋势,是否取代实体博物馆展览,仍待商榷。

实体展览仍有不可取代性

对观众来说,线上展览虽然方便,却无法取代漫步于博物馆中,享受氛围的感受,没有真人导览员的观展,观众的疑问可能无法获得解答;此外,实体布展作为一项专业,具备长年的经验积累与传承,相较之下,线上展览介面设计常不完全,过多资讯令参观者眼花撩乱,展品也使博物馆特色无法尽显;线上展览对解析度要求相当高,许多时候,光凭照片与影片无法呈现展品细节。

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曾就表示,实体博物馆是一个立体的开放空间,展厅光线与展陈方式都会影响观展人的体验和认知,它通过既清晰又模糊的知识交流方式,去激发人的创造性;数位展览则将其扁平化成为知识和图像,其呈现的内容更为明确,可用于预习和重温。他认为,虚拟博物馆和线下博物馆应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线上线下应形成良好互动,线上以知识性、讨论性为主,线下以体验性、沉浸式为主。

这场疫情促成博物馆重新思考定位,也积极顺应时代,运用社群、新媒体提供更多服务,然而,推动博物馆数位化不应仅为了展现科技或推崇某种技术,如何呈现文物底蕴、传播历史文化,才是数位博物馆在当代发展最重要的课题。未来,数位博物馆将可能与实体博物馆共同合作、交互发展,为民众提供更全面深入的艺术旅程。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