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两岸吹「轻食风」 「新食尚」创千亿商机◆文/罗素《交流杂志110年10月号第179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3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对华人而言,「吃」不单是维持生命的手段,更富含文化底蕴,菜色、烹调都是学问,还能反映当前社会潮流。近年来,食得安心、健康观念在两岸深植人心,吃得清淡、低热量、少油少盐,让身体减少负担。在台湾,轻食餐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超商、超市也陆续推动轻食文化;在中国大陆,轻食也成为全民「新食尚」,预估创造千亿人民币商机。

少油盐、少热量 轻食助力减肥

「轻食」概念源自欧洲,指咖啡馆内的小简餐,或是餐厅内料理快速、简单的食物,以及下午茶小点心等,属于份量较少的食物,后来「轻食主义」在日本发扬光大,举凡各种沙拉、饭团、简易便当等,种类丰富多元,不仅方便快速完食,美味也不打折,深受学生、上班族和家庭主妇等喜爱。

在台湾,轻食文化崛起与外食族增加,以及国人肥胖比例较高息息相关。卫生福利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国人十大死因当中,包括恶性肿瘤、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肝病等超过一半的疾病,被认为与肥胖有关。造成肥胖的原因,多数人会联想大鱼大肉、油炸、高热量的饮食习惯,越来越多民众重视养生以及健康,不少商家力推不油腻的轻食,抢外食族商机。

「轻食」没有明确的学术定义,大致包含几个方向:首先是饮食方式,采取低热量、吃七分饱;食物烹调则采少油、少盐、少调味料的作法,注重健康观念。

「轻食」较健康 脂肪与碳水化合物皆少

国防医学院公卫学系教授祝年丰表示,根据卫生福利部建议,国人每日摄取的热量大约等于体重乘以30卡路里,对于想要减重的人,则需摄取较低卡路里的饮食,再搭配运动。一般餐点的三大营养素比例约是碳水化合物60%、蛋白质20%、脂肪20%,轻食则是降低碳水化合物、脂肪比例,将蛋白质比重拉高。

祝年丰表示,轻食大致可看作每一餐介于400到500卡以内的饮食,举例像鸡肉沙拉、鲑鱼沙拉、生菜三明治等,都算是轻食,甚至许多饕客趋之若鹜的生鱼片、寿司,也是轻食范围。轻食的一大特色是碳水化合物与脂肪较少,蛋白质较高,在食材搭配上,青菜比例很高,肉类则以水煮为主,避免油炸。

祝年丰表示,轻食另一特色是份量不多,大约七分饱,适合一般坐办公室的上班族,或正在减肥的人,但对于需要跑工地,或是从事劳动、粗重活的族群来说,轻食不见得适合。轻食也需要注重营养均衡,不要任意偏废任一种营养素。

董氏基金会食品营养中心主任许惠玉表示,许多人吃完大餐后,下一餐会想吃点轻食来平衡,减轻吃大餐的罪恶感;而减重的人也会选择吃轻食,这都反映轻食相对简单、对身体负担较低的饮食方式。即便如此,轻食还是需要有主食,只是青菜多于米饭,蛋白质的量占比较高。轻食的主食可吃燕麦、南瓜、坚果等,就能摄取一定程度的碳水化合物;肉类则像鸡肉、鱼肉,非肉类的蛋白质像鸡蛋、豆制品或奶制品,都能摄取蛋白质;蔬菜则选择富含纤维、维生素的绿色叶菜。

许惠玉指出,像沙拉搭配生菜、坚果、面包或者起司,就能达到饱足感,但又不至于摄取很高热量,另外像凉拌鲜蔬,或者是藜麦鲔鱼等,也都是推荐的轻食。但许惠玉也提醒,长时间摄取轻食,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摄取足够热量还是维持身体运作的重要方式。

连锁超商是轻食大本营 快速方便上班族的最爱

谈到台湾「轻食风」的重要推手,超商绝对榜上有名。截至2019年底,台湾主要连锁式超商包括7-ELEVEN、全家、莱尔富、OK,门市营业据点共计11429家店,密度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南韩。台湾的超商从销售沙拉、三明治、饭团,到关东煮,以低卡路里、健康等观念为诉求,设计出各式创意料理,是轻食的大本营。

外食上班族越来越注重健康,除了超商外,不少餐厅也开始经营轻食路线。在新北开设轻食餐厅近5年的王老板观察,上班族一大早赶著上班,或者中午休息时间有限,讲求快速解决餐点,让轻食变得很热门。后来虽有生酮饮食、低碳饮食等专业减重餐推出,喜爱轻食的热度并未减低。

王老板指出,过往一些消费者认为轻食为讲求快速,食材较单一且营养成分不高,其实不少店家在轻食的食材下功夫,不仅维持高效率的出餐速度,营养素也没减少,以王老板的餐厅来说,除了提供低脂、低油、低热量的客制化菜单,并标注餐点的热量,提供消费者参考。近几个月受疫情影响,餐厅改为外送便当模式,业绩并未大幅下滑,显示民众对轻食的接受度提高。

「光盘行动」不浪费食物 中国大陆轻食文化正夯

中国大陆也吹起轻食风。2013年由团体「IN_33」发起的「光盘行动」,是推升轻食主义的功臣。传统华人习惯多点菜、不打包,是对亲戚、客人或生意伙伴表现慷慨的方式,这样的餐桌礼仪,却造成每年有上千万吨食物因吃不完被扔掉。因此,当「光盘行动」杜绝浪费食物的文化倡议,从中国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地方小吃店都大力主张下,大陆人民的饮食习惯正慢慢改变。

「光盘行动」仍在持续中,根据媒体报导,武汉餐饮业协会向所有餐厅发出倡议,推行「N-1点餐模式」,即10位进餐客人只能点9个人的菜,不够再增加菜品;针对两三位客人进餐,餐厅推出半份菜和小份菜;每家餐厅要准备外带盒,提供剩菜、剩饭的外带服务。有些餐厅张贴「文明就餐公约」,强调「珍惜粮食,不浪费」,并提供「小份菜」,点餐时服务员还会提醒客人「差不多了,不够再点」。由于轻食的特色是七分饱,份量不多容易完食,在中国大陆的餐桌上也趁势崛起。

改变华人味蕾 一线城市特爱轻食

根据外卖平台「饿了么」在2019年的统计显示,该年中国大陆轻食沙拉消费增长63%,订单量增长61%,消费人数增长39%,轻食沙拉除了低碳水化合物、低卡路里,还会考虑身体机能与健康,相当受到欢迎,女性更是轻食消费的主力军。据统计,轻食消费人群70%左右的是22至35岁女性;种子客群则是健身人群,人均消费在30至40元人民币不等。

中国大陆的线上购物平台当中,比如魔芋饺子、鸡胸肉、低卡酱料等轻食材料,销量也相当好。根据欧睿国际数据预测,2022年中国大陆轻食代餐市场将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显见负担较低的轻食,不仅改变华人大鱼大肉、重口味的饮食习惯,也正悄悄颠覆华人的味蕾。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