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两岸斜杠青年 活出多样人生◆文/林劲杰《交流杂志110年8月号第178期(历史资料)》

前几年台湾年轻人流行「小确幸」,如今,对岸青年则是刮起「躺平」旋风,在网路上掀起巨大回响。躺平,无欲无求,反映出中国大陆年轻人面临的压力与无力感而做出消极抵抗。姑且不论躺平究竟是「自由」抑或「毒鸡汤」,两岸有不少年轻人选择「斜杠」(对岸称为两栖)的道路,活出属于自己的多样人生。

三成中国大陆青年 为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源于英文「Slash」,字面上斜杠及Slash意思就是「/」,为键盘上常见的斜号。早在2007年时由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Marci Alboher)在她的畅销书《不能只打一份工:多重压力下的职场求生术》中提到这个概念。这些年轻人会在自我介绍中使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职业:「姓名,职业/职业/职业」,所以被称作「斜杠青年」。

她也举出真实案例,如:

 桑贾伊.古普塔,神经外科医生/CNN记者

 丹.米尔斯坦,工程师/戏剧导演

 罗德.霍夫曼,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诗人/剧作家

阿尔伯说,「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选择以拥有双/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

以目前「斜杠」在中国大陆受欢迎的程度,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45名18至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30.3%的青年表示自己就是「两栖青年」,61.4%的受访青年有想法、正在计划加入两栖行列,两者合计91.7%。主要的副业为微商代购(透过微信经营的电商)(65.2%)、计程车司机(56.6%)、网路自媒体(45.9%)等三类职业。其他还有一些新兴职业,例如网评达人、付费咨询师、家教。交互分析发现,二线城市两栖青年最多,其次才是一线城市。

许多新兴职业兴起,工作不再局限于办公室,也为年轻人带来更多职业选择的机会。在广东从事会计工作的王楠说,她身边的朋友不少都有多重身份,工作之余,经营书店或奶茶店,也有人在晚上下班后开顺风车(提供路线相同者共乘的小客车)。

过渡性VS新工作型态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教授表示,两栖青年中,有的处于「职业探索阶段」,是过渡性的,有的则为职业多元化,体验能够丰富多样。未来如果人们的收入来源都是多栖,分布于不同机构、时间点,可能就没有「职业」这个概念了,这是一种新的工作生态及市场格局。

山西省太原市马蹄莲学校国二班级讲台上,语文老师魏超正讲授《出师表》,介绍人物历史背景时,用相声来了一段经典的三国历史故事,学生们听得入神。几个小时后,在一家名为好悦来的曲艺说唱剧场,换上绿色马褂的魏超又登台表演起《武松打虎》。他右手大板打花,左手小板打节奏,边说边动作,博得满堂喝彩。

白天站在学校讲台,为学生授业解惑;晚上登上舞台,为观众献艺。这就是「85后(1985年后出生)」青年魏超的「斜杠」人生。相声对他来讲是兴趣。从小就喜欢曲艺的魏超说,希望能在教师岗位上教书育人,而晚上登台演出让他的生活更加丰富精彩,且相声和语文教学也能相辅相成。

在中国大陆,斜杠青年愈来愈多,人数相当惊人。清研智库联合南京大学于2019年所做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大陆两栖青年规模已超过8000万人,以24岁至39岁年轻族群为主,大多拥有专科、大学、硕士以上学历。生活品质、兴趣爱好及自我发展是他们「两栖」的三大原因。

台湾职场 最红的关键字–斜杠

在台湾,一份由接案平台针对454位有正职的斜杠接案族进行「2021斜杠工作收入问卷调查」,受调查的斜杠接案群族的正职工作每月平均收入4.4万元,而斜杠接案者每个月接案收入可增加平均1.6万元,等于透过接案为自己加薪36%。

接案平台PRO360达人网董事长李伦家表示,斜杠可说是近年职场最红的关键字,不是单纯指接案赚钱,更是发挥第二专长,创造职涯多元性,透过斜杠也为转业或创业铺路。由于斜杠接案专长专业性越高,竞争力越强,当然时薪或案件金额也越高,因此要把自己的专业变现,除了加强专业技能,还须具备开创陌生领域的业务能力和沟通能力及累积经验,并建立自己的口碑与作品集。新北市政府在2019年推出「斜杠青年职能培力计划」,提供职业训练与培力津贴,最高可领2万3000元,主要帮助新北青年顺利找到职涯方向,实现人生梦想。

多头兼顾 付出精力更多

仔细想想,斜杠并不容易,每多一道斜杠的背后就意味要在本业外,多付出时间与精力去经营。往返两岸的创业台青黄忠圣也是斜杠青年,无论在北京还是回到台湾,他一直维持著斜杠身份,既是创业者、工程师、设计师,同时还要兼顾台湾的家业。

「80后」的黄忠圣是学机械工程出身,2012年到北京攻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班,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一段时间,而后辞职一圆创业梦。他的创业项目是「创块」,就是可组合成为实用家具的「成人的积木」,但创业过程非常烧钱,创业初期为了另辟财源,还帮忙朋友的3D列印工作,担任工程师和设计师,赚取一些业外收入。

由于疫情加上家庭因素,黄忠圣去年回到台湾帮忙家业,协助父母的发电机事业完成阶段性任务,他运用创业的经验,一肩扛下家族产业的所有业务,包括系统开发、升级,同时也要做业务拓展客源,引入资源等。

黄忠圣说,等到家业稳定之后,打算再回中国大陆继续自己的事业,其实不管身在何处,对他而言,「斜杠」身份是很自然存在的,身为一名拥有理工背景的创业者,很多技术方面只要稍微调整一下就行得通,创业者什么都需要自己来,其实也算是广义的斜杠青年。

80后的青年台商林大为,身兼南宁台协青委会成员。原本在广西南宁经营旅馆、咖啡厅及文创等事业,去年由于疫情关系几乎都待在台湾。在台湾这段期间,他也没闲著,应征进入台湾房地产代销龙头海悦任专案副理,从事房产销售、专案开发等工作。谈到去年跨足台湾房地产销售的斜杠经验,林大为表示,就是从新归零,从基层学习,过程中与25到28岁的台湾年轻人一起工作,了解与感受台湾青年对未来的愿景及实践能力。

人生另一种可能

林大为也体会到,「隔行如隔山」,跨足台湾房地产销售这段期间,学习到计划发展、执行与销售,很珍惜所学到的,包括身为产业龙头公司的企业文化底蕴,以及趋势判断之精准。他不讳言在中国大陆看到的是大格局,而在台湾学习到的是「细节」。总结去年一整年「下沉」斜杠经验就是「沉淀再出发」。

在当今社会巨轮快速转动下,不可否认,除了追求更高的自我实现外,也有不少人迫于现实生活压力而选择斜杠,寻求第二收入与更多的机会,两岸皆然,尤其是摆在眼前的高房价带给两岸年轻人很大压力。比起直接「躺平」,斜杠为人生带来另一种可能。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