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新潮流 找回人际互动的温度◆文/许逸凡《交流杂志110年6月号第177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3
两岸年轻人的社交娱乐模式日益多元,桌游、「剧本杀」(临场动态角色扮演游戏)、「密室逃脱」等互动游戏,成为社交新宠。据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大陆逾6,500家桌游相关企业,和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60%;2019年中国大陆「密室逃脱」行业市场规模达100亿人民币,以「剧本杀」为例,至2020年底,实体店面突破3万家。
从网路世界回归面对面交流
2016年,随著中国大陆综艺真人秀「明星大侦探」将实境角色扮演元素和剧本游戏结合的玩法带入观众视野,深受广大民众喜爱,顺势带动「剧本杀」行业,成为大陆年轻人青睐的社交互动新游戏。「剧本杀」起源于欧美国家的派对游戏「谋杀之谜」(Murder mystery),用剧本虚拟出一场谋杀故事,玩家根据演绎和推理破解案件过程,找出凶手。由游戏主持人引导,玩家根据剧本选择不同角色,已知自己视角的故事,其他玩家的故事需要根据搜证案发现场的证据和彼此的沟通交流去探索,直到掌握足够讯息推断凶手是谁为止。「剧本杀」从一开始以桌游为主附带剧本玩法,逐渐迭代为专业的剧本游戏体验馆,游戏脉络也从单一的盘凶、找凶演变成多元化的剧情游戏,衍生更多不同要素的剧本,包含情感本、还原本、欺诈本等。
河南省洛阳市「剧本杀」体验馆「FB谋杀之谜」创始人袁航表示,「『剧本杀』满足年轻人的社交需求,让他们从网路世界回归到人与人面对面交流。」游戏中,玩家共同与朋友或陌生人,根据自己手里的剧本共同演绎一段故事,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透过互动、逻辑推理、交换线索等,共同揭露故事背后的秘密或发现凶手,由于「剧本杀」的推理性、悬疑性可满足玩家的表演欲,也可满足「侦探」玩家的推理爱好,因此备受年轻人喜爱。武汉大学的张倩对此深有同感:「在游戏过程中,投入扮演角色,比较容易敞开心扉,交到兴趣相投朋友,避免尴尬感。」
实境解谜游戏夯 年轻人聚玩「密室逃脱」
呼朋引伴相聚玩的还有「密室逃脱」游戏,考验团队合作能力,就算是临时组对的陌生人,一趟「密室逃脱」游戏玩下来,尽管原本不认识的彼此,借由互动任务熟络,也能共同享受游戏乐趣。线下互动游戏营造一个在数位世界之外的独特社交空间,游戏成员的关系因之而改变,参与其中的玩家需要同心协力,脑力激荡,玩一场游戏的同时,也结交一群朋友。
在台湾,结合议题与实境的「户外实境解谜游戏」,将解谜游戏从「密室逃脱」带到户外,破除游戏空间限制,把实际场景变成关卡和敌人,借由精心设计的游戏盒和手机系统进行解密,博物馆、纪念园区甚至整座城市都成为游乐场,挑战智力与默契外,亦可窥探城市角落的样貌,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与特色。例如,游戏设计工作室「聚乐邦」与台湾历史博物馆联手推出的《诺亚计画》,玩家将透过手中装置,与西元2140年的研究人员「乔森」进行通讯,并依循乔森的指示,在台湾历史博物馆动植物标本与化石之间探索搜查,拯救人类,解密过程中还能认识生物,吸收新知;又如《穹顶计划》将台南奇美博物馆化作追查藏宝真相的游戏空间,玩家扮演猎人团「六奇士」在各个展厅中利用手机、道具、展品一边解谜,一边认识精彩藏品。
谈到桌游,定义非常广泛,从传统的象棋、五子棋、西洋棋,到麻将、大富翁、叠叠乐等,都属于桌游的范围。早期引进台湾的桌游,偏重幼儿游戏教材,近年偏向由欧美国家引进的Gesellschaftsspiel(社交游戏),意思为虽然有些游戏可以1个人玩,但绝大多数的游戏仍需要2个人以上,甚至4至6个人一起才玩得起来,桌游店更成为许多年轻人的社交选择。桌上游戏有助于排解负面情绪,更具备表达力、沟通力等认知训练功能,可于游戏中学习并促进社交互动。
老中青玩桌游 走出萤幕与人互动
桌游还可寓教于乐,利用桌游辅疗融入长照乐龄,同时结合肢体协调,借由游戏促进青银互动,化解「滑世代」的3C冷漠,促进代间沟通。新北市金山区金包里社区发展协会每周举办两次聚会,陪伴长辈一起玩桌游「拉密」益智游戏,一起动动脑,训练脑力延缓老化。弘道老人福利基金会与「疯桌游」共同联手研发、推出第二套全龄共玩的「梦想人生」,让银发族与年轻人间,有沟通、表达想法的舞台,有社区参与的机会,透过活动,还能让脑筋、身体不退化。参与民众张爷爷说,「桌游活动让他非常放松,期待每个人都可以离开科技产品,互相相聚谈心。」
因热爱不插电的桌上游戏,儿童桌游邓昭怡与成宁夫妻开设「桌弄」桌游店、从实体店面、活动到游戏教育,希望透过游戏找回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让参与者感受成长与喜乐。成宁感慨地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如果不是透过Facebook或Line,已经很难与人沟通;希望透过桌游,让e世代的年轻人『从萤幕后方走出来』,与人实际互动。」为了让孩子从小学习倾听与同理,更开办2岁至6岁的学龄前幼儿桌游,借由反复操作,面临输赢、轮流等情绪状况,有助于孩童学习自我调适、培养挫折力,因为游戏过程需要与同龄、甚至大龄对象沟通,亦能增加语汇能力。
同样凭藉著「想找回人与人互动的温暖」初衷,新北市新店区小城里里长郭仁泽开设桌游班邀请玩家授课教学,30款热门桌游依照学员年纪及游戏复杂程度分组,开办2年已吸引超过500人次参与。郭仁泽表示,开办桌游班的初衷除为提升孩子学习兴趣、激发智能及培养多元能力,也是对现今民众惯用3C产品的反思,桌游能将孩子们从电视萤幕或手机拉回现实,体验更为丰富有趣的真实互动。
玩游戏吓到住院 「剧本杀」盗版猖獗
值得注意的是,「剧本杀」行业门槛低、市场量大,催生「剧本杀」的百亿市场,在急速扩张的背后,还有更多追逐快钱、盲目开店者,被淘汰的速度快,投入资金的民众,有人赚取上亿,有人却负债务黯淡离场。「剧本杀」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创作者为整个流程中的第一环,承担重要角色。由于「剧本杀」行业在中国大陆缺乏市场规范化,政策尚未制定「盗版剧本」的罚则,出现许多辛苦创作的剧本,被他人轻易剽窃、售卖问题。
而「密室逃脱」游戏不时也出现玩家受伤、密室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玩家年龄限制也是专家建议规范管理之处,以恐怖为主题的「密室逃脱」游戏,过于惊险刺激,广西曾有一名12岁男孩玩「密室逃脱」被恐怖情节吓到住院,一度昏迷;亦有一名女子和朋友相约去玩恐怖主题的「密室逃脱」,却因活动中工作人员扮鬼追逐,不仅在逃跑时撞到墙,还和朋友相撞,最后导致门牙断裂。此外,「密室逃脱」经常更动室内隔间、动线设计,多设于地下室、旧公寓,是否如实进行营业消防安全及公安申报,政府也难以全盘掌握;我国消防署于2017年初发布「互动情境体验场所安全指导纲领」,然而,该项纲领属于主管机关行政指导,没有法律约束力,即使业者不照做,也无任何责任,引发消防及玩家安全疑虑。
网路越来越发达,却面临科技冷漠的问题,不仅通勤时间、休闲时间埋首于科技产品,甚至面对面用餐的时刻,低头滑著手机,不与人对话。桌游、「密室逃脱」等线下互动游戏备受重视的核心,或许是来自于人们对「面对面」互动的渴望。温度、真诚、人情味,只有在实际互动中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