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新冠疫情加快AI发展 你的生活正被「它」改变◆文/周郁芬《交流杂志110年4月号第176期(历史资料)》

2016年,Google Deep Mind的AI围棋程式Alpha Go,以四胜一负的成绩,击败韩国的九段棋士、世界冠军李世 X ,「AI」这个词开始攫取人们目光。隔年,Alpha Go更上一层楼,再战中国棋王柯洁,取得三战全胜的成绩,柯洁赛后便称,此后再也不与Alpha Go对弈。

但这其实不是AI首次出现了。1956年,AI一词首度在达特茅斯会议(Dartmouth Summer Research Project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被使用,当时各界期待AI能大放异采,终究却无功而返。直到2000年代中期,出现「深度学习」这项重大的技术突破,AI才再现曙光,从辨识影像、预判消费者行为、机器视觉到自动驾驶等各领域,全球的学者、研究员、企业高层,无不谈论AI的巨大潜力。

只是AI再起至今10多年,发展似乎不够普及,多数时候,AI仍在只闻声响、不见人影的阶段,人们在生活中未必有感。

新冠肺炎 加速AI落地与实体化

以医疗现场为例,在临床决策辅助上,多年来AI已在不少领域施展手脚,从辅助识别视网膜病变、乳腺癌、肺癌到心脏超音波判读等,用途相当多元。由于要对人体诊断、下决策,必须采最高标准,医生使用的意愿大多低迷。近来便传出,旗下拥有AI癌症治疗辅助系统(IBM Watson for Oncology)的IBM华生健康事业(Watson Health business),正在考虑出售中。
但危机就是转机,去年受到新冠肺炎冲击,犹如企业加速数位转型,AI落地与实体化,包括数据应用、机器人使用,也出现契机。
首先,不少国家的医护人员,即便耗尽心力,仍无法有效分流具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加上检测效能不足,造成医疗系统几近瘫痪。在医疗领域上,AI能给予最直接的帮助,就是判读数据,加快新冠肺炎的检测。

近来,加拿大医疗物联网设备供应商Laipac Technology,便与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YAS Pharmaceuticals、Pure Health共同推出全球首个新冠肺炎抗原快筛AI系统「LooK SPOT」。
现今新冠肺炎的样本筛检,多由人工处理,但LooK SPOT能结合AI,在5至8分钟内透过演算法辨识样本中的颜色讯号,察觉肉眼看不见的细节,得出筛检结果,且具有一定精准度。
LooK SPOT还能与智慧型手机、云端系统结合,受筛者可透过APP获取检测结果,若呈阴性,便能取得一个新QR code,做为进入活动、学校或公司等群聚场所的依据。Look SPOT已于今年1月中,取得欧盟体外诊断医疗器材(CE IVD)认证,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医疗机器人送药 陪伴长者样样来

去年底,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则研发出一项可透过肺部X光影像,自动检测新冠肺炎的AI演算法。
这款名为DeepCOVID-XR的机器学习演算法,是以卷积神经网路(CNN)的架构打造。团队针对2020年2至4月间,近15000张胸部X光的影像(其中有4253张新冠肺炎阳性影像),进行训练与验证,进而产生新冠肺炎的检测模型。

一般来说,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X光影像会有斑块、模糊、异常阴影等症状,DeepCOVID-XR的模型被训练出后,能从与其他肺部疾病类似的症状中,清楚分辨新冠肺炎患者的X光影像。而在区分疑似个案的速度上,根据测试,DeepCOVID-XR的速度较五位胸腔科医师快上10倍,准确度亦高出1至6%。
加拿大AI平台「BlueDot」则是另一种应用。目前不少数据公司已经拥有流行病预测的模型,BlueDot能扫描来自上百种管道的资料,也能判读人们的移动轨迹、旅游模式,让研究人员得以预测疫情的散播途径与方式。2019年12月,BlueDot便率先侦测到中国大陆武汉出现疑似新冠肺炎的群聚感染,并发表了一篇预测全球疫症传播的论文。

相对于看不见的大数据、各种深度学习模型,看得见、摸得到的机器人,也在疫情中扮演重要角色。
过去发展机器人,多是为了解决人口老化、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这次大量运用机器人,则是为了维持社交距离,尤其在医疗场域更被广泛应用。西班牙巴塞隆纳有一款协助医院物流的机器人「PAL Robotics」,能完成送药、血液样本和食物的工作;义大利有个名叫「Tommy」的机器人护理师,职责是为医护人员监控病患的生命体征,新冠肺炎患者还能利用Tommy向医生发出讯息;比利时的机器人「James」则被安排到养老院,一方面陪伴长者,一方面方便长者与无法碰面的亲人联系。

清洁消毒机器人 市场潜力无穷

在众多功能中,移动式消毒机器人效率最高,且被大量使用。举例来说,丹麦的自动消毒机器人,能在没有人为介入下,运用紫外光UVC,在短时间内完成医疗场域的消毒。

对于消毒机器人日益普及,新加坡机器人制造商赛斯托(SESTO Robotics)执行长Ang Chor Chen认为,市场潜力无穷。根据统计,2025年,全球清洁和消毒机器人的市场预计达到23亿美元,2027年更将翻三倍,攀升至83亿美元。疫情发生后,消毒机器人不仅在欧洲、美国、亚洲的医院、餐厅、工厂和大众运输等场域被广泛使用,其他包括全球各政府机关、旅馆、办公大楼,都持续增加对消毒机器人的订单。

在医疗场域之外,日本软体银行(SoftBank)近年持续开发服务型机器人,常在日本商场、家户看到的陪伴型机器人Pepper,就由软银与鸿海共同研发生产。这次疫情中,便能看到疗愈的Pepper,在德国的超市随时贴心提醒民众要保持社交距离。
日本做为观光大国,受到疫情影响,餐饮旅游、实体零售产业都成了重灾户。近日,软银投资研发的送餐机器人「Servi」,便针对餐饮服务业而来,目前已在日本「烧肉王」等吃到饱连锁店展开实验。店员会在吧台,将客人点的食材放到Servi的平台上,再由Servi将食材交给客人,并回收吃完的餐盘。

日本送餐机器人 工时长又耐操大受欢迎

Servi配有3D摄影机和LiDAR光学雷达扫描仪,能自动回避运送途中遇到的障碍物,对于距离的侦测也颇为精准,只要到达目标餐桌边缘便会停止,方便客人取餐及摆放餐盘。萤幕上还会即时显示重量,避免客人放置太多东西超重。

对店员来说,Servi能避免接触、减少负担,饕客在吃到饱的店总是不断加点,店员要备料、送餐,往往分身乏术。有了机器人后,得空的店员更能协助客人烧烤,提高用餐品质。
Servi的运行时间长达12个小时,充电却只需4小时,恰巧符合烧肉店中午至凌晨的营业时间。店员只要在打烊后充电,隔天Servi又电力十足,不用担心服务到一半没电的问题。

由于Servi试验颇成功,软银未来打算扩大使用,预计2021年,全日本将有310家店提供Servi。其他像烧肉和民、横滨中华料理店「招福门」等餐厅,也陆续引进类似的送餐机器人。烧肉和民的送餐服务员「花生」(Peanut),身长120公分,有著三层平台方便递送物品,在运用AI计算出最佳路线后,能从厨房送餐到三张不同的餐桌。

此外,在制造业的现场,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导大厂艾波比(ABB)的机器人,则被应用在加速口罩生产上。于此同时,全球还有更多、更不同的机器人准备推出,例如电商巨擘亚马逊(Amazon)研发的家用机器人Vesta,在耗时四年后,近来传出已经到了雏型阶段的后半期。

AI浪潮来袭 低阶工作可能被取代

随著大数据、机器人的应用愈来愈多,被誉为「女股神」的方舟投资(ARK Investment)创办人凯希?伍德(Cathie Wood)提醒,基本工资正在提升,训练AI的成本却大幅降低,企业将积极使用AI,人力有被取代的风险。

AI发展日益兴盛,某些低阶工作会有被取代的风险。但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创新工场董事长兼执行长李开复说过:「AI的发展虽是机缘巧合,对人类文明来说却来得正好。它将把我们从常规工作中解放出来,迫使我们思考人因何为人。」面对AI大潮来袭,人们更思考,如何成为AI无法取代的职人,若能携手AI,发挥加乘效应,更具竞争力。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