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地方创生 翻转乡村活力◆文/苏士东《交流杂志110年2月号第175期(历史资料)》

「地方创生」一词源自日本,主要理念围绕著「产、地、人」,希望地方能结合地理特色、资源及人文风情,发展出最适合自身的产业。随著都市化规模扩大,日本人口大量涌进东京、大阪等大都会,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地方产业衰退。日本政府于2014年(民国103年)施行《地方创生法》,与既存的《地域再生法》与《国家战略特区法》共同构筑地方创生的法律架构,让各地找寻及培养自身适合的产业,吸引青年人口回流,平衡城乡差距。
例如佐贺的「有田烧」发展至今已有400年历史,然因人们生活习惯改变使销量下滑、工匠技艺传承产生断层、地方人口流失严重,借由导入国际与现代设计思维,盘点空屋媒合外地青年移入经营,每年吸引百万观光人次。北海道地区的十胜客运因当地乘客人数在40年之间下降至仅剩5分之1,透过重行安排路线、加强宣传无障碍服务、发展一日观光巴士等,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体验,成功阻止乘客人数下降。
台湾与日本同样面临农村人口老化、区域发展不均的问题,借镜日本「地方创生」的概念翻转城乡差距,已如火如荼的展开。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 地方创生不只是口号
据内政部资料显示,我国老化指数在106年2月破百,达到100.18,老年人口首度超过幼年人口,预计老年人口将在2026年达到总人口数的20%,届时台湾社会将正式进入超高龄社会。区域发展不均方面,由于都市地区比乡村具备更好的经济、教育、医疗、卫生等条件,呈现人口高度聚集都会地区的现象。尤其台湾直辖市改制迈向10周年,有更多经费与资源的挹注,城市风貌更为突出,加剧城乡落差,有赖「地方创生」这帖解药。
「地方创生」要发展的产业,不是像一般的连锁企业,连锁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追求的是大量化与同质化;「地方创生」追求的是产品的独特性,如果在台北与在台东能买到完全相同的东西,消费者为何要深入台湾各角落?「因地制宜」不仅是地方创生的发展口号,也是永续经营的核心理念。其次,活化资源与永续发展有赖本土生养的青年人才,他们最了解自己土地的特色与需求。引导青年留乡或返乡,强调在地青年主体性,是「地方创生」的重中之重。
创业以技术、商业模式与资金为基础,「创生」则是从人与地方的连结出发,目的是地方的永续经营。创业并不轻松,解决地方问题、创造地方共有价值的「创生」更是如此。近年政府参考日本「地方创生」推动经验,自105年起推动「设计翻转 地方创生」计划,盘点地方既有「地、产、人」的资源优势,确立地方特有的独特性与核心价值,导入设计力、生产力、行销力的辅导机制,为地方注入产业发展动能。并宣示108年为「台湾地方创生元年」,将其定位为国家安全战略层级的国家政策,由国家发展委员会主政,截至109年11月底,国发会已偕同相关部会辅导地方政府提出116件地方创生计划,希望达到人口回流、青年返乡、均衡区域的目标。
政策加持 迈开第一步 
目前全国共有368处乡镇市区,政府经过分析人口变化率、人口规模、居民收入等因素,考量资源运用优先顺序及地区居民经济弱势情形后,将其中134处乡镇区列为地方创生优先推动地区。这134个区占全台湾乡镇土地3分之2,现住人口却只有9分之1,如果人口持续外流,势必会衍生老人照护、在地基本生活设施及功能维持困难等问题。因此,政府透过三大措施推动「地方创生」:
一、国发会协调相关部会既有资源,除了相关计划,也邀请专家下乡辅导;成立专案办公室及分区辅导中心,强化现行地方创生辅导机制,提高咨询辅导频率,有效协助地方团队及乡镇市区公所,加速提出地方创生计划及相关事业提案。
二、鼓励企业返乡投资或给予资金挹注乡村发展。配合前瞻计划2.0,提出「加速推动地方创生计划」(110-114年),预计5年编列60亿元预算专款专用,协助地方加速落实推动创生工作,促进区域均衡发展。补助对象著重长年在地方经营的团队,排除由外来顾问公司或沾酱油类型的团队抢食分散资源。
三、透过在地产官学研能量,与地方达成共识,确认适合在地发展的特色,建立城镇地方品牌。
台湾鲷创生典范 附加价值大涨10倍
翻转地方非一朝一夕可达成,除了翻转观念,还必须有学习的精神,心、力投入缺一不可,在政府积极推动下,已有诸多成功案例,让地方再创荣景。例如云林县口湖乡,因位处西南沿海,养殖渔业丰富,但年轻人多到都市发展,只剩下老年人继续从事养殖。以台湾鲷养殖通过云林首件地方创生提案,靠著导入科技,打造出智能鱼池,可从手机远端监控掌握养殖池水质水温、自动投饵投药、生长监控、太阳能储电卖电等系统;相同面积下可增加42倍鱼产量、相同产量下可节省93%用水量,将每只鲷鱼从新台币40元增加全鱼附加价值到400元。未来口湖乡将建构109个台湾鲷智能鱼池、创造109名科技渔民投入养殖,带动每年台湾鲷鱼出口达856万斤年产量,可创造2.91亿产值。
官田菱角壳变「乌金」老人的外快
又如,台南官田拥有全台菱角最大产量及种植面积,却因燃烧处理大量菱角壳饱受严重空气污染所苦,现在台南市政府提出官田区地方创生计划,透过循环经济思维,发展出菱壳炭产业链,将原本弃置不用的菱角壳,炼成「乌金」。如今官田许多中老年人每天靠著剥菱角壳赚外快,年轻人则可用创新、灵活的行销想法,创造更多商机。
宜兰的「橘之乡AGRIOZ」,以纯天然古法制作的蜜饯,散发著果物本身素淡的香气,自产自销的金枣蜜饯、果酱,不仅屡获食品奖项肯定,几经扩建的园区彷佛一座美轮美奂的庄园,洋溢著欧陆乡间般的古朴情调,成为全台第一座荣获公部门认证的观光工厂,对地方传统产业的活化具有示范作用。
台湾推行「地方创生」并非从无到有,数十年来,各地蓬勃发展的社区营造可说是「地方创生」的雏形。例如苏贞昌担任台北县长任内,大力发展莺歌「装饰陶瓷」与「艺术陶瓷」,兴建陶瓷博物馆、发展「莺歌陶瓷老街」,连莺歌高职都开设「陶瓷工程科」和「美术工艺科」,现在莺歌陶瓷已发展到医学陶瓷、太空陶瓷等科技用陶瓷,除振兴地方产业经济与观光经济,也增加居民收入及就业机会,堪称活化地方特色的典范。107年8月,三峡、莺歌两地在过去基础上,举办「三莺.宴」地方创生主题展,集结市府和公所等公部门、三莺区中小学、文创设计界,由在地青年团队凝聚在地传统特色产业,以三莺地区的茶、染、陶、打铁、金工、木雕、豆腐、面线、制饼、制油等10种在地工艺产业共同进行创作,改造活化社区历史悠久建筑—爱邻医院作为主题展区,呈现多创新跨域创作。将三莺地方文化以崭新的面貌再次呈现,让各地民众看见重新诠释后的三莺特色与价值,更能成为活络地方市井产业的助力。
越在地越深耕也越国际
「在地创生」固然是要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但终极目标还是为活化资源、创造产值、增加就业机会、避免人口空洞化。只要具有一定吸引力,全国各地乃至国际目光就会自然聚焦。在地化与国际化并不冲突,甚至在文化差异上,在地化是必备的根本要素。诚如莺歌「新旺集瓷」第四代陶磁厂传人许世钢所说,「先认识自己的文化背景,越在地深耕,就越国际。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