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编辑手记》当远距成为新常态《交流杂志109年12月号第174期(历史资料)》

2020年已迈入岁末,新冠肺炎疫情却毫无减缓的迹象,进入秋季以后,全世界疫情再次大爆发,确诊人数不断创新高。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避免聚集等防疫指引,仍是必要措施,因此,各种远距型态的教育学习活动今年快速发展。

本期《交流》杂志以「疫情改变了你的『学习』方式」为焦点,介绍世界各国在学校停课之际,如何让学生能持续学习。从网路视讯、电视广播到街头教室,各国作法不同,反应了数位发展的落差现象。台湾在疫情防控上表现优异,境内几无本土传染,学校也没有停课,但教育部及各地方政府也都「超前部署」,借由这次契机,强化各级学校的软、硬体设备,为远距教学、数位教育的长期趋势作好准备。

这场疫情给数位学习业者带来新商机。台湾推行数位学习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成长速度一直不如预期,直到今年疫情爆发以后,相关平台、内容及产业发展都大幅度成长。这股数位学习风潮,是否会成为未来的大趋势、新常态,让学习方式发生结构性的改变,值得进一步观察。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10月底召开,会中通过「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规划」的主轴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内外双循环」,宣示未来5年的经济工作重点。面对疫情与产业链重整等挑战趋势,中国大陆是否能够突破人口红利消失、产业供应链外移等困境,强化自主创新产业,都是未来观察的重点。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衷心的愿望,尤其是在经历30多年一胎化政策的中国大陆,每个孩子都是父母亲心头宝,无不希望给孩子受最好的教育。随著经济的成长,愈来愈多的家长有能力让小孩参加各种课辅、补教。台湾晚婚且少子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具经济能力的父母更愿意为子女投注更多的教育经费。在疫后时代,两岸课辅业者如何「虚实整合」,有效运用线上与线下的学习资源,是未来能否在这庞大市场中获胜的关键。

中国大陆1979年改革开放,但银行业一直未开放民营,这块大饼长期由国有企业独占。直到2014年,才首度开放民营银行试点,6年来已有19家民营银行成立。相较于大型国有银行,这些民营银行各有特色,尤其聚焦中小企业和「三农」领域的金融需求,发挥「普惠金融」的理念。台湾的民营银行发展至今20多年,早已取代公有银行,成为市场上的主力,在迈入「Bank 4.0」的时代后,如何运用金融科技、提供创新金融服务,将是下一世代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疫情让大家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产生极大的改变,往返两岸的民众也受到影响。海基会持续关怀陆配、陆生与台生,也举办台商赴中南部参访与座谈等活动,主动出击,求新求变,服务从不打烊。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