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海基会发布「两岸复谈周年」民意调查  文∕编辑部《交流杂志98年6月号第105期(历史资料)》

马英九总统就职以来,积极改善两岸关系,江丙坤先生与高孔廉先生于去(九十七)年五月二十六日分别就任海基会董事长副与董事长兼秘书长后,立即在六月十一日至十四日率团赴大陆展开「互信协商之旅」,促成本世纪以来,两会的第一次正式会谈。一年来,两岸不仅正式恢复互动与制度化协商,并举行三次「江陈会谈」,签署了九项攸关两岸人民权益的重要协议,以及陆资来台共同声明,使两岸关系发展迈入崭新阶段。

为进一步掌握当前国内民意对两岸关系发展、两岸两会协商认知与两岸复谈成效的意见,海基会特地选择在两岸复谈周年前夕,规划办理民意调查,并在结果出炉后,于本(九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上午十时公开举行发布会。 

本次调查是由海基会委托世新大学民意调查研究中心进行,访问对象为全国二十五县市年满二十岁以上之民众,调查日期为民国九十八年五月十三日至五月十四日;调查方式乃透过CATI系统进行电话访问,共完成一千一百三十三份成功样本;在九十五%的信心水准下,抽  样误差为正负二点九一%。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一、民众对海基会满意度为六十一点零%;对两岸协商成果满意度为六十点九%;对马政府处理两岸关系满意度为五十三点二%。

二、对于两岸整体协议结果,约五成六民众认为符合「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原则;将近五成民众认为没有损及台湾主权及尊严。

三、有关两岸协商的事务性议题,则有七成以上的支持度。有七十六点七%赞成两岸互设办事处;有八十二点六%赞成制度性协商轮流在两岸举行。

四、有超过六成民众认为两岸复谈可改善两岸关系,并且对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表示乐观。

发布会当天,适值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与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高孔廉到职周年,由主跑两岸新闻的媒体记者所筹组的「两岸记者联谊会」,特别贴心地准备了一份惊喜,由会长联合晚报记者黄国梁献上蛋糕祝贺。江董事长与高副董事长除了回顾过去一年在海基会的工作成绩,也对未来的任务提出展望。

  为进一步了解本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现的意涵,海基会也特别邀请淡江大学美国研究所陈一新教授和空中大学公共行政系李允杰教授出席发布会,分别对民调结果进行解读。

  陈一新教授提出以下六点观察:

  一、海基会一年努力有成,后发效应浮现

  检视海基会近一年来的付出与努力,现在看来基本上是有成的,这表示两岸之间确实已经有了很好的气氛与发展。另外,最近陆客来台人数持续增加,为相关产业带来了商机,民意的支持率自然也会随著增加。再看到台湾参加WHA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信心问题,和经济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显示两岸终于有了「互信」;去年就曾经传出中共将同意台湾参加WHA世界卫生大会的讯息,双方经过了长达数个月的协商之后,今年终于成功促成。还有就是陆资来台的问题,现在虽然还没有完全开放,但是正面的消息已经传达出来。陆资即将来台加上台湾首度参加WHA的信心,联合带动了台湾股市上扬翻红,甚至连行政院长都必须出面喊话,呼吁股市不要「过热」,因为过热有时侯也会造成其他的效果。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效果差不多是将尽一年的时间才被展现出来,这是一种所谓的「后发效应」。换句话说,「后发效应」不可能是在政策提出之际就能产生效果,它必须要经过一些时间的酝酿努力才会发生。眼前我们推动的一些政策,其实是在一年多前就开始布署了,甚至有些是在马英九先生还没有当选总统前就已经在酝酿构思,当然有些则是在当选后就开始布局的。

  二、大陆网民对台支持度逐渐提升

  虽然这份民调清楚呈现出海基会经过一年努力后展现的成效,但却无法显现大陆方面的反应。有大陆的学者专家表示,大陆的民意不会像台湾一样展现在公开的民意调查结果上或是相关媒体的报导上,但还是可以从大陆网民的实际反应观察出若干端倪。大陆网民在一年多前对于马政府或马英九总统是有一点疑虑的,所以「支持度」并不高,但现在大陆网民的支持率已经逐渐提升;这样的结果,也让大陆的领导人拥有更大的弹性和空间,可以务实处理两岸的事务。

  三、大陆对台由从「危机管理」转变成「机遇管理」

  根据我跟大陆交流的经验获得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他们在陈水扁执政的八年期间,是在进行「危机管理」,但是到了马政府执政时,已经变成了「机遇管理」。从「危机管理」到「机遇管理」是一个概念上的差别,当然具体策略也会不同;不过我们可以确定一点,就是任何一个谈判,都不可能只拿不给,一定要有取有予(give and take)。我们可以预测,未来两岸的谈判将会更为艰难,因为有时候我们也要适度的释放出一些东西,不可能永远是to take而不give。但有一点可以确信的是,在马政府的统筹以及江董事长的领导下,我们在主权问题上绝不可能有让步的地方。

  四、主权不能让步,也不容诬陷

  只要我们坚守主权,两岸互动往来就会可长可久。最近民进党常批判国民党用「中华台北」的名义参加WHA,其实,民进党在过去执政八年的期间,也用「中华台北」的名义参加三个以上的国际组织。我想民进党本身很难提出可以被接受的解释,为何使用同样的名称,对民进党没有主权受损的问题,但国民党就被诬陷损伤主权,这并不符合一般民众的认知。从这次民调可以得到验证,当我们问到台湾参加WHA问题的时候,我们看到民众支持度是相当高的。

  五、部分民众「逢马必反」,题目设计影响结果

  这次民调的结果,支持度凡是在六成以上多半是合乎常理的,但是有几个问题还是值得注意与观察,因为结果可能是跟意识型态与政党的对立有关。有四成七的受访者认为对于中国政府的印象没什么改变,有五成的受访者认为对于中国大陆人民的印象没什么改变,但最奇怪的一个现象,竟然有四成的民众认为两岸的协商对台湾的主权与尊严「会受损」。

  其中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当提到马英九或马政府处理两岸关系的表现时,只有五成三的受访者认同,这点跟其他题目几乎获六成以上认同的数字反应有点差距。根据我的观察,这可能是因为题目文字设计使用「马政府」时,会让一些人因意识形态而产生联想,在台湾有些人是「逢马必反」;假设把「马政府」三个字换成是马英九总统时,甚至可能反对的人还会更高。

  六、民众满意海基会表现,未来责任将加重

  大致上来说,民众对于海基会的表现以及过去一年两岸的协商成果,整体上至少有六成受访民众是支持与肯定的。我相信,在江董事长以及高副董事长与海基会各位同仁的努力下,未来两岸关系只会越来越好。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大陆会对台湾提出一些「要求」,若换个角度看,这也证明江董事长将来肩膀上的责任,将会越来越重。

  李允杰教授提出以下看法:

  世新大学可以说是国内最早引进CATI系统的单位,它对于分层抽样的方法非常的娴熟,所以这份民调的公信力基本上是相当地高。我想先针对两岸的协商下一个标题,就是:「一年成果丰硕、未来发展乐观」。以下,我分成四个部份来跟大家解读这份民调报告:

  一、海基会过去一年的表现获得高度肯定与认同

  第一个部份是关于两岸协商。可以发现,对于两岸的协商成果有六十一%的民众表示满意,对于制度性协商的推动有六二%的民众满意,对于海基会的整体表现,则有六十一%的满意。事实上,这几个问题与结果应该是环环相扣的,也就是说,包括协商的成果与制度化协商的模式等,基本上都可以算在海基会的整体表现当中;获得高达六成以上的满意度,象征海基会过去这一年的表现获得高度的肯定与认同。

  二、两会签署协议让人民直接受惠

  这一年当中,两岸共签署了九项协议与一个共同声明,其中有相当多的部分,对于台湾的老百姓是直接受惠的,譬如「直航」。我经常引用李白的诗「下江陵」来形容两岸直航的意境,现在民众早上就可以出发到上海、北京,半天办完事后就可以来回,几乎都不从港、澳转机了,因为时间就是金钱。

  另外一个关键是开放陆客来台,这对于旅游业及餐饮业的效果非常显著。然而,因为现在主要是由旅行社来承揽,所以陆客带来的经济效益,比较局限在特定行业。将来如果开放「自由行」之后,包括小餐厅、摊贩、计程车以及民宿业者,应该都可以雨露均霑;如果到时候再做民调的话,我相信整体支持度一定会比现在更高。

  三、台湾内部对ECFA的沟通还需要继续加强

  刚刚陈教授提到,为什么海基会的整体表现与两岸协商成果满意度都在六成以上,可是问到马政府表现的时候却只有五十三%的满意度。基本上,我同意他提到所谓「马政府」的整体概念,里面牵涉选举的蓝、绿基本盘,五十三%刚好趋近马总统当初的当选得票率。此外,当问卷提到马政府处理两岸关系的问题,很多民众难免就会联想到ECFA,ECFA又会牵涉到包括国安会、陆委会、经济部与其他相关部会的协调跟联系。我们必须承认,ECFA在之前内部的协调沟通是有些不足的,因此民调结果可能也会受到影响,于是跟两岸协商的整体表现满意度出现七至八%的落差。

  四、台湾主流民意重视两岸协商的对等与尊严

  关于第二部份的解读,第十二题有八十三%的民众赞成两岸轮流来做主人举办会谈,还有第十四题有高达七十七%的民众赞成两岸应该互设办事处,这两个题目其实清楚显示出台湾民众不分蓝绿对于两岸谈判的对等、尊严非常的在意,这也反应了海基会长期以来坚持「对等协商、有来有往」的精神,绝对是符合民意要求的。

  由细部的分析去探讨两会互设办事处这个问题,属于绿营的支持者当中竟然有四十八点五%的支持,我觉得这是绿营的支持者把「办事处」认为是「准代表处」。所以将来两岸之间要谈互设办事处的议题,我方千万不要掉入了「港澳模式」,我们必须要设法走向「准代表处」的模式,这样的结果会比较符合主流民意,也可以相对获得在野党的支持。

  第三部份我想谈谈关于主权是否受损的问题。第八题提及两岸协议是否损及台湾主权及尊严,其实跟第九题问到两岸协商是否符合「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原则,两个题目关联性很高;假如你觉得符合「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照理说就不该觉得有损及台湾的尊严及主权。然而,第九题有五十五点七%的人赞成两岸协议符合「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原则,但当你问到这些协议有无损及台湾的尊严及主权时,结果竟然掉了六至七个百分点,只有四成九的人认为没有受损。根据我研判,可能部分语意给民众造成模糊混淆的感觉,例如第八题里面问到,请问你认为协议有无损及到台湾的尊严及主权,答案包括「严重受损」、「有一点受损」以及「不太受损」等,有一些民众可能会认为「有一点受损」就是「不太受损」,这两者之间是很容易混淆的,当然这些小问题基本上瑕不掩瑜。

  五、中国大陆应正视台湾民众观感,正确掌握民意走向

  第四部份我要谈的是民众对于中国大陆的印象。根据调查的结果,对中国大陆政府的印象部份有四十七%的人不变,我认为应该可以进一步追问,到底在不变的地方是「好印象」不变,还是「坏印象」不变,如此才可以看出真正的对比。从结果看,有四十三%的人觉得变好了,这其中还包括了一成的绿营支持者;我认为关键在于台湾成功参与WHA,因为调查问到台湾参与WHA是否象征两岸关系较为缓和,有二十二点九%绿营的支持者也赞成这样的说法。

  前面提到绿营有将近一成的支持者认为大陆政府对台湾的态度有变好,这刚好提供北京政府一个讯息,过去你采取打压台湾国际空间的方式,是得不到台湾民心的。相反地,当你用比较弹性、比较灵活的策略,反而可以争取到台湾的民心,中共当局应该正视这样的现实。本次调查中也发现,对大陆人民的印象有三十五%的人变好,我认为这个结果跟陆客来台观光相关,换句话说,其实胡锦涛总书记上任之后,一些对台政策确实对于台湾的民心起了正面积极的作用,这当然是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因素。

  六、复谈周年成果丰硕,未来发展审慎乐观

  最后做个总结,胡锦涛上任之后曾提出三个战略,中国和平崛起、建构合谐社会、两岸和平发展。去年五二○马英九总统上任之后,他基于七百六十五万票的授权,提出「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开放政策,促使两岸关系发展能够拨云见日、渐入佳境;而在江董事长就职海基会一周年的此刻,这份民调的结果,也证明了两岸的协商谈判团队,获得了民意的高度肯定,我认为这对海基会来说,应该是一份大贺礼。当然我们不敢断言说,未来两岸发展前途一片光明,但至少是审慎乐观,套句大陆的俗语说:「问题不大,困难不少」,这个困难主要来自台湾蓝、绿营意识形态对立还是相当的严重,这点大家从高雄市长陈菊登陆之后的反应,就可以看得出来。

  事实上,看待陈菊登陆的事件,我觉得民进党内部有一股要务实面对中国的声音,但基本教义派的压力是很大的,所以民进党自己对于中国路线及政策调整的问题,还是很难有共识。将来跟两岸有关的议题,难度及敏感度都会越来越高,怎样才能凝聚蓝绿的共识,寻求最大的交集,怎样才能让处理两岸事务的国安团队加强对政策沟通的力度,都是未来大家必须共同努力的重点。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