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五组「东协加一」来势汹汹:未来十年台湾必须正视的挑战 文/江启臣《交流杂志99年2月号第109期(历史资料)》

二○一○年对以东协为基础向外扩散的东亚区域整合而言,绝对是关键的时刻,除了东协六个创始会员国,将于该年免除所有产品关税达成完全自由化外,源自于一九九七年的「东协加一对话机制」,在二○○二年十一月东协与中国正式签署「全面性经济合作架构协定」的带动下,至二○一○年已迅速发展成五组「东协加一」的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分别是「东协加中国」、「东协加韩国」、「东协加日本」、「东协加印度」以及「东协加纽澳」,已完成或未来十年内即将成形的所谓「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其中,「东协加中国」与「东协加韩国」两大自由贸易协定,自二○一○年元旦起分别完成自由贸易区的组建,九成以上贸易产品实施零关税;「东协加日本」、「东协加印度」,与「东协加纽澳」,则预计分别在二○一二年、二○一六年、二○一八年,完成自由贸易区的组建。换言之,未来十年内东亚区域整合与自由贸易的型态,将出现巨大变化,进而脱胎换骨。而自二○一○年起所谓的「东协加一」,已不光只是「东协加中国」,而是五组来势汹汹的「东协加一」自由贸易协定。这对参与其中的国家以及东协整体而言,将是金融海啸后市场进一步整合的生机;但对至今仍未能参与其中的台湾,却可能是日益升高的危机。
  一般而言,自由贸易协定对成员产生的效应,必须视其内容而定,但理论上对局外者的影响,可说是负面多于正面。以当前五组东协加一的成员,占台湾出口五五%以上的比重来看,要期待这些东协加一自由贸易协定对台湾不产生负面效应,几乎是痴人说梦。依据经济部委托的专案研究结果,「东协加中国」自由贸易区将使台湾实质GDP减少○‧一七六%;当然,如果仅考虑「东协加中国」,对台湾的影响似乎没那么吓人。问题是「东协加一」的另一对象韩国,一直以来就是台湾最主要的贸易对手,双方出口相似度高达八成。所以,在二○○七年七月东协与韩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前两年,台湾对东协的出口平均成长二○%,韩国则为一六‧六%;签订之后,台湾出口东协平均成长率降到一二%,韩国却成长到二四%。可见,同在二○一○年成立的「东协加韩国」自由贸易区,亦将对台湾构成不利的环境与影响,特别是机械业者认为如果以东协市场来看,台湾和韩国是中价位机械产品的竞争者,未来韩国机械产品可以有零关税优惠,对台湾业者不啻是严重的威胁。
  至于「东协加日本」自由贸易区虽须到二○一二年才会完成,不过因日本长期以来是台湾许多产业技术的关键来源,未来东协国家是否会借由与日本更紧密之经济伙伴关系,强夺或取代台湾为日本代工、接收技术移转的地位,也颇令人担忧。「东协加印度」及「东协加纽澳」将于二○一六、二○一八年生效,等同宣告五组「东协加一」,俨然成为未来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基石与主要支柱。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各方热衷于促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真正意义,已超越关税减让或消除,还包括服务业市场开放、投资优惠、投资保障、经贸仲裁、争端解决、技术合作、相互认证,甚至是共同开发、产业合作等,而这些都是影响产业投资布局的重要考量。因此,五组「东协加一」的成形,将不只造成贸易、投资(FDI)移转效果,也将进而影响区域内的生产网络与分工关系。以目前台湾与其他东亚国家,在生产网络及分工关系的密切程度观之,我们很难不担心陆续完成的各东协加一自由贸易区,会削弱台湾在区域分工体系中的既有分量。若再以市场扩张的角度来看,五组东协加一的市场规模台湾能视而不见吗?尤其在此波全球经济危机后,中国、东南亚、甚至是印度的内需市场,已是兵家必争之地,台湾能否抢食这块大饼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避免成为局外者。
  综言之,东协加一已不仅是「东协加中国」,而是来势汹汹的五组「东协加一」;再者,东协加一不光是关税减让,而是攸关产业重新分工、布局与市场争夺。面对未来十年各东协加一自由贸易区的挑战,台湾对外若无更紧密的连结,不光是对外经贸面临损失,更遑论企业在台布局?所以,当务之急是任何可以让台湾从局外者融入东亚区域整合的制度性安排或协定(包括两岸经济合作协定),我们都必须务实面对、善加运用,化危机为转机。简言之,「东协加一」带动的效应,对台湾而言已不是如何用经济模型计算影响的问题,而是「In or Out」的边缘化问题。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