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跨越海峡的爱心 大陆偏乡看见人间伊甸■文/黄琢嵩(伊甸基金会执行长)《交流杂志101年8月号第124期(历史资料)》

爱不分国界!伊甸基金会服务三十年来,一直关怀身心障碍朋友与弱势家庭,秉持著刘侠创办人的服务理念:「落地成兄弟,何必骨肉亲」的核心思想,以福利和福音并重的组织经营,关心著台湾这片土地上每个需要的角落。这份初衷不因地域的限制,而有所改变。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伊甸」,服务弱势的精神扩及并延续至两岸与国际服务,让需要被关爱和扶助的弱势族群,因著爱,凝聚彼此的心,洋溢出希望与未来。

投入大陆偏乡志愿服务

近十年来中国大陆的经济贸易快速发展,促使两岸民间经商、工作、旅游、探亲等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大陆的大城市到处都看得到台湾人的足迹。在两岸之间蓬勃的民间交流中,伊甸没有缺席,但是伊甸看见的不是中国大陆起飞中的经济利益,而是大陆残疾者及弱势族群的需要,希望导入专业的社会福利知识以及投入更多的志愿服务者(志工),提供他们适时的帮助。所以,伊甸踏进的不是沿海发达的大城市,而是大陆的偏乡及农村地区。

二○○六年,伊甸基金会开始整合「社会教育」、「志愿服务」及「国际参与」的理念,并结合时代需要,推动新型态社会服务工作。组织台湾及海外人士的志愿服务者加入伊甸服务学习营队,前往大陆甘肃、内蒙、青海、河北、新疆、四川等偏远地区,进行当地社会教育工作、协助扶持当地贫困学生、身障弱势者及社区整体发展。期望「以国际观的视野,做在地化的服务」,让参与者透过志愿服务的学习,拉近与偏乡弱势者的距离,并在服务过程中让助人者与受助者相互学习,建立情感与信任。

七年来,伊甸志工服务据点遍布大陆西北地区,到地图上极难找到的偏远落后地方,帮助贫童及身障弱势者,提供教学、家庭访视关怀服务、卫生教育等,至今共帮助超过五千位孩童,招募超过千位来自台湾的志工与伊甸一起投入大陆偏乡的志愿服务。在长期的志工服务交流下,许多来自台湾的志工早已与相隔千里外的大陆偏乡贫童与居民,建立起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从每年固定前往当地服务的人数,可见端倪。

海外人道关怀

意外、灾变无情的冲击,冲毁了家园;亲人流离失所,更击垮了家庭成员每颗破碎的心。年幼失怙、生活经济陷入困境、百废待举,在在让灾民无语问苍天。从一九九九年台湾发生七‧五级的九二一南投大地震开始,伊甸基金会开始投身于灾后人道救援的任务。从爱无国界轮椅捐赠给第三世界国家、南亚海啸灾后重建计划、五一二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计划、八八莫拉克风灾重建计划、海地大地震灾后重建计划等,提供海内外有需要的弱势族群获得人道关怀协助。

汶川强震灾后重建

二○○八年五月十二日,大陆四川发生芮氏规模八级的汶川大地震,重创四川、甘肃及陕西等省份,造成六万九千多人遇难,及三十七万人受伤。当时,许多大陆台商企业及各界纷纷踊跃捐款赈灾,台湾各个急难救助及社会福利等非营利组织也发起「五一二川震台湾服务联盟」,深入川震灾区,投入救援重建工作。

伊甸基金会秉持「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伊甸」服务弱势的精神,也加入了「五一二川震台湾服务联盟」,并且招募志工到四川灾区,为灾民们提供身心的复健治疗,以及灾后重建的规划。

伊甸从二○○八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积极投入灾后重建工作。除了辅具捐赠,伊甸招募台湾物理及职能治疗师担任复健志工,以接力轮替的方式,为四川德阳绵竹市九龙镇灾区约一万多人提供复健治疗、定点服务、到宅居家照顾服务、复健治疗培训、手术转介服务、无障碍环境设计咨询等服务。共招募十三位复健治疗师参与此次志工服务,其中包括四位物理治疗师与九位职能治疗师,进行长达九个月的服务。

目前,伊甸在当地成立两个服务据点,常设治疗师及社工,提供职能治疗服务,协助居民生活重建及社区融入,丰富社区居民生活及精神文明。

青海玉树地震募款活动

二○一○年四月十四日,一场芮氏七‧一级大地震,重创大陆青海省玉树县。距离震央三十公里的玉树州结古镇青海玉树孤儿学校,为伊甸基金会长期服务的据点。大地震后,该校校舍几乎全毁,让原本已经丧亲的孤儿们,更是无家可归。

伊甸第一时间获知消息后,紧急联系孤儿学校的校长,了解学校里孩子们的状况,并发起募款活动,共募得新台币六百五十万,作为孤儿学校地震后生活经费及灾后学校重建装修等费用。许多曾经到过当地服务的台湾志工纷纷慷慨解囊;还有曾参与青海梯队的学生志工在接获消息当天,立刻带著身上仅有的两千五百元冲到伊甸捐款;更有学生志工将辛苦打工存的钱全部捐出。这些举动,串起各地的爱心,他们的内心无不期盼能为当地孩子们做些事情,随即主动发起网路捐款,热烈响应。

成立「年年工坊」 帮助川震灾民就业

川震灾民在经过一年多的生理及心理复健治疗后,已恢复到一定的程度,紧接著要面对的就是灾后生活重建的艰难挑战。地震伤残人士及弱势人士因生理障碍,不但要调适灾后重建,还须重新面对社会压力及房屋重建的巨额贷款。但当地灾民观念普遍不足,导致社会和经济融合更加困难。

为了让灾民重拾信心,二○一○年,伊甸基金会借由「九二一南投地震」重建的成功经验,在绵竹市九龙镇成立「年年工坊」,成为地震伤残人员就业培训处,以农村熟悉的「针、线活路」为核心产业,创造属于身心障碍者就业体系。主要服务对象为地震导致伤残人员、领有身心障碍手册人士以及地震中丧失主要经济支柱的贫困户,建造属于绵竹市身心障碍者的工作网路。

爱心无国界 服务不打烊

「爱无国界,接纳多元文化,深耕台湾,迈向世界的舞台」是伊甸基金会盼能藉著国际交流,向国际社会学习,不分国界为弱势族群提供更完善的人道服务,并传递来自台湾的爱。

在大陆汶川大地震后,伊甸看见大陆经济突飞猛进背后,对整体社会福利的需求。根据大陆《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中国大陆约有八千三百万残疾人,其中有七五%生活在农村地区。该调查估计,只有三三%需要康复服务的残疾人能够得到其所需要的康复服务。因此,伊甸迅速开展工作项目,包含康复治疗、社会安置、就业与职业技能培训、物资捐赠、志愿者服务、社会工作培力(enpowerment)等,并随著社区不同发展阶段而产生的居民需求,开展社区综合全人关怀的服务。期待借由这些努力,使残疾者享有均等机会参与社会。

从台湾到大陆,台湾志工正透过各种人道关怀服务,将台湾满满的爱心,传递到对岸。台湾的软实力也正透过志工精神的输出,跨越海峡,影响全世界。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