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灿烂千阳—二○一二海基会台生研习营有感■文/陈冠豪(北京大学中文系二○一一级博士生)《交流杂志101年10月号第125期(历史资料)》

步履回荡在铺满石瓦片的人行道上,迎著一轮焕发朝气的阳光,手心紧紧揣著一份期待,丝毫不松手。对于现在和未来,有太多不明白;更别说,从此岸到彼岸,从政策到文化,有多少的障碍。昨年今日,也曾怀抱著依赖,在台大图书馆接受过一次洗礼的关怀。一季春去秋来的消磨下,有些疑惑无声化解,却有些矛盾无法圆融。眼波流转著寻觅,终于,此时此刻,又在剑潭青年活动中心,迈入新的成长与蜕变。

同样的身分,不一样的眼神;相似的梦想,不重复的笑容。站在报到处,看著络绎不绝的学生和家长们,言谈眉宇间,闪烁著求知的眷恋,问答之际,各自都有不同层面的收获。随著掌声响起,待众人依序入场坐定后,一切问号暂且回归起点,并将在这为期两天的薰陶下,化为华丽的惊叹号。

台上说明精采 台下反应热烈

海基会马绍章副秘书长的叮咛和鼓励,期许每位赴大陆就读的学子都成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大使,殷切诚恳的拉开了研习营的序幕。陆委会王副处长针对目前两岸的文教政策,做出了细致化的说明:无论是两岸博物馆馆际的交流方针,还是影视合作的拍摄默契,或是文创产业的互通有无,王副处长透过诙谐生动的语言,直接俐落的指出目前两岸文教政策的利弊得失,留下许多思考空间,在台下每个座位席次间花火碰撞。教育部王科长针对大陆学历采认办法及高等学历甄试方式做出了说明,可预期的是接踵而来的提问,也一针见血的向教育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改善的余地。内政部林编审则将台生兵役、缓征及兵役制度转型的讯息以简报方式告诉众人,提问期间,国防部李中校从旁协助回应,李中校以幽默却不失严肃的言谈举止,化解许多台生们在兵役上所面临的问题和尴尬处境。

随著各个机关代表长官的说明告一段落,海基会孙处长出面主持下一段课程,此一环节中,由陈正腾、邱荣利、张育瑛、罗海芸等各校台生会会长分别上台分享在陆求学的生活经验,从上海到北京,从学习到求职,包罗万象,趣味性与实用性兼具。其中北京大学两岸文化交流协会的罗海芸主席,以多年协助台生求学和主办台生活动的经验,为北京地区台生的生活实况和注意事项做出了详尽的介绍与说明,台下反应热烈。

晚餐后,进入分组联谊的阶段,主办单位很贴心的依据就读地区的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均有海基会工作同仁的参与。各组都交谈热络,互动频仍,其中尤以华北华中小组在北大两岸文化交流协会工作人员的主持下,气氛融洽,工作人员们莫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和每位学生和家长,都相处甚欢,甚至在过了九点半后,该小组还意犹未尽,希望能延长交流的时间。

亲切的微笑迎来了次日的晨曦,丰盛的早餐后,首先上台发言的,是劳委会吴科长向大家介绍台湾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与机会。随后致伸科技朱总经理也分享了诸多个人的经验,不论求学精神、自我追求、应征工作,朱总经理在其丰富的见闻下,以精辟简洁的措词,生动犀利的叙述,带给台下无数的学生和家长们最后一堂的震撼。在朱总经理落下的涟漪仍余波荡漾之际,各机关的代表长官齐聚一堂,一同回应台下无数追求进步与美好的眼神。

在海基会的参访中画下句点

在热络的问答声此起彼落时,不知不觉中,已该是前往「海基会」参访的时刻。伫立在迎风而起的天灯之前,看著扬帆驶向希望的梦之船,穿梭在一张张历史和历史交错浸染的记忆橱窗之中,漫步在一件件情感交流绵延寒暄的珍贵名品之旁,萦绕在脑海在心中的,是开阔的视野,是展望的胸怀。

在这艳阳高照的午后,为期两天一夜的课程就在海基会的参访中告一段落。看著硕实累累的成果,鼓动著希望之翼,望向那浩瀚的穹苍,乘著祝福的风,我们都将飞向那一片灿烂千阳。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