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为善─我的志工心情■文/姜恩娜(海基会联合服务中心志工、松山工农退休教师)《交流杂志101年12月号第126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请问有什么需要为您服务的地方吗?」每周一次来到海基会轮值志工,这句话往往是我的开场白。从老先生有点儿颤抖的双手接过他带来的公证书同时,也看见了他朴实的脸庞流露著谦逊的笑容。
「我年纪大了,出门不方便。我妹妹没有来过台湾,我想让她来玩玩,顺便来看我。」
「那您必须先填写一份申请书。请问您带了身分证吗?」
「有…有…有…」老先生忙不迭地以不甚俐落的动作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颇有历史性的皮夹,再从皮夹里塞得满满的各种证件中翻出了他的身分证交给我。
啊!民国十七年次、家居桃园龙潭乡的老先生,没有任何亲友的陪伴,大老远地来到台北海基会,只为一圆兄妹聚首的天伦!我感到眼眶有点湿润了。
「那您会填写申请书吗?还是需要我帮您填写呢?」
「好、好、那就麻烦妳帮我写吧!我眼睛看不清楚。」
「好的,没问题。那您先在旁边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我写好了就给您送过去。」
「谢谢!谢谢!海基会的服务真是太好了!」老先生很安心地把他的希望托付给我了。
「不客气!应该的。」我出自诚意的服务态度赢得了民众对于海基会的赞美和信赖,这不正符合我担任海基会志工的初衷吗?
透过发乎人心、出乎人情的志工服务,海基会不断地把来自大陆北京、上海、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川、云南、湖北、湖南、辽宁甚至新疆各地的人们,和台湾紧密连系在一起。
制式的验证流程之中,其实诉说著多少人间悲欢离合的故事!这些属于平凡人的平凡故事,在我志工生涯中,随著时日的流转,描绘著一幅又一幅的动人画面。
毕生第一次担任志工
民国九十七年三月间,一位以前的同事刘美丽老师打电话给我。她知道我生性疏懒,生怕我无所事事、虚度退休以后的人间岁月,因此问我要不要到海基会做志工?就是这样的因缘,我把毕生第一次、截至目前为止也是唯一的志工生涯奉献给海基会。
第一天在海基会协助民众办理文书验证的工作,有幸与罗江大哥共事。罗大哥明快精准的服务特色让我大开眼界,也使得在一旁学习实务操作的我很快进入了状况。嗣后当民众提出「取件儿」、「拿我的东西」或「我的东西到了海基会没有?」等诉求时,我立刻知道那都是要来办理文书验证的替代用语。
民众透过志工的帮助,往往能够经过验证顺利取得海基会同仁开出的证明,再按照各自的需求前往其它机关办理后续事务。海基会的工作统而言之即是:协助两岸民众沟通的正常化和便利化,满足人心人情的期盼。海基会是两岸沟通的第一线;海基会的志工表现,有可能等同于某些大陆民众的第一台湾印象。因此,和我同样身为海基会联合服务中心的志工伙伴们,基于对文书验证手续的深入了解,在轮值时,无不以亲切和悦的态度服务有需要的民众。
将心比心
我的父母来自大陆。年幼时期我就有一种深刻的感受:台湾和大陆的土地虽不相连,二者的纠结却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深邃的台湾海峡犹如利刃,划破了多少人的天伦梦!海水无边无量,却哪里能够与异乡游子午夜梦回的泪水较量!
时境变迁,近年来两岸交流愈趋频繁。有了海基会这道跨越海峡两岸的桥梁,民众之间沟通顺畅,再也不需要像早年一般冒著违法或被欺骗的风险了。所以只要听到有些民众抱怨文书验证的手续很麻烦或政府很啰嗦的时候,我总是用和婉的语气劝慰他们说:「文书验证的手续对于守法的人其实是一种保障。如果太随便了,那不是一团混乱吗?而且,比起以前的老百姓来说,现在真的很幸福了。只要是有了合法文件,不怕找不到办事的地方。哪像从前想要回家或是到大陆去娶老婆,被人家骗了很多钱也不一定办得到!」
大部分的民众听了我简单的分析以后,往往欣然接受。临去之时,还会到柜台来向我们道谢。这是服务当中让人感到相当安慰的地方。
每星期到海基会轮值一次成了我生活的重心之一,被需求的感受让我工作起来感觉相当充实。我的工作内容只是帮助有需要的民众填写表格,或指引民众寻求解决疑难的管道,但我在从事这些工作的同时,无不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想法为出发点,尤其是对于来自海峡对岸的同胞。我感受得到他们的泪,他们的笑;我钦佩他们为追寻理想生活所付出的努力,也时常暗自祝愿他们能够赶快在台湾这块美好的土地上站稳脚步。和我父母同时代的人们天伦梦残的辛酸都已成为过去,希望两岸同胞在频繁的交流之中,处处感受到人间的有情…
体会人生悲欢离合
「小姐,我们要拿我后生的证件。借问要怎么用?」一对看来有了点儿年纪、表情很是古意的夫妻把几本公证书递了过来。我打开第一本来看,左下角一张红色背景的男女合照,眉眼之间笑意盈盈,让人感受到一股喜气。
「哇!媳妇好漂亮啊!恭喜、恭喜!」除了志工服务的本分之外,我总是不忘适时奉送几句真心的赞美。「欸!这是两位的金孙吧?好古锥呀!」第二本公证书内页的左下角贴的是一张可爱的婴儿照。
「对呀!」阿嬷很开心的把他们到海基会来的目的告诉了我。「这拢系我后生寄回来的啦!他就说要我到海基会来领证件,这样我媳妇才能到台湾来,我孙子才可以来入户啦!」
这有什么问题?阿公阿嬷找对了地方,也问对了人。我征得他们的同意之后,很快以相关证件为依据,替他们填写好了申请书和委托书,并引导他们走向收件柜台办理验证手续。
「小姐,紧多谢!还是咱台湾卡好!」阿公阿嬷把一生一世对于台湾的认同,化做了超越地域、超越省籍的爱,相信做为他们的媳妇和孙子是有福的。
这样的喜剧常常在海基会的联合服务中心上演著,是两岸人民自然融合的佳话,也是台湾人厚道的见证。
偶尔出现的悲剧也曾震撼我心:没有流泪,也没有怨怼,默默承受著丧明之痛的坚韧个性让人格外不舍。
放在柜台上的是一本来自云南某个县市的公证书,内文记载著一名三十多岁的台湾籍男子猝死在当地监狱之中。
我看了看面前这位年纪还不算太大的先生,无法判读他的心境,一时之间不知该怎么开口?「请问这…」
「替我儿子除籍要用的。」从他的语气中,感受不到一丝嫌我多嘴的不耐烦。我的胆子于是变大了一点。
「他被关了多久?」我一边帮他填写验证申请书。一边偷偷地瞄了瞄他的脸,还是看不出他的心情有什么波动。我忽然觉得自己是不是太残忍了?我究竟是在期望看见什么?
「差不多五、六年。」语气仍是一贯的平静。
「您去探望过他吗?」我这叫做哪壶不开提哪壶,有点不识相了。
「没有。」这句简单的回答成为我和这位父亲之间对话的休止符。他对我点点头,表示谢意,拿著我替他填写好的申请书和公证书转身走向收件柜台。我目送那尚不显老的背影,他的步态却透露著几许疲惫和无奈!
我知道方才我期待的是什么了!如果他哭了…如果他骂了人…
不管他骂的是自己的儿子,或是两岸任一边的政府,我都能够很轻易地附和他,或是很自然地说出一些安慰他的话,诸如节哀顺变之类的。那么周遭的空气必不至于太过凝重,我的心头也不至于纠结重重了!但是,他没有!那儿子是怎样的伤了他的心,以至于他宁可封闭了宣泄情绪的途径,用无言来诠释天道的难解。
忽而喜、忽而悲,志工生涯中所体会到的,亦如真实人生的缩影!
为两岸民众尽一分力
一晃眼就是四年多了, 与人为善的志工经验丰富了我的生活。我奉献的只是有限的时间,得到的却是心灵上无限的满足。海基会的长官们和施斐斐小姐对于我们志工的器重和爱护,是支持我们做好志工服务的动力。一群工作态度认真、娴熟两岸事务的志工伙伴们,都是我学习的对象。相信海基会将继续以顺应人心人情的需求为前提,为创造两岸民众的福祉而努力。身为海基会的志工,深感与有荣焉之外,并将惕励自己追随海基会的脚步成长,为大时代的进展略尽棉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