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台湾首只大猫熊宝宝「圆仔」 可爱萌样 席卷全台■文/程萱《交流杂志102年10月号第131期(历史资料)》

一出生就成为全台注目焦点的大猫熊宝宝「圆仔」,可爱的萌样,融化全台民众的心。台北市立动物园表示,「圆仔」身体状况良好,牙齿也即将长齐,预计明年一月就能跟著妈妈「圆圆」一起见客。

「圆仔」此名为园内保育员帮大猫熊宝宝取的乳名,因此台北市立动物园现正举办命名活动,「圆仔」的正式名称将在十月二十六日园庆晚会公布结果。

大猫熊繁殖计划召集人张志华表示,「圆仔」是第一只在台湾出生的大猫熊,这只猫熊宝宝的出生,对园方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圆仔」的一举一动都是民众注目的焦点。

大猫熊是大陆特有种,属于食肉目熊科的哺乳动物,牠黑白两色的体毛是最大的特色,栖息地是大陆中西部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区,现存的野生大猫熊不到两千只。

大猫熊属于晚熟型动物,出生幼仔弱小,平均体重约一百三十至一百五十公克,体重大约是大猫熊妈妈体重的千分之一,全身仅有稀疏白色被毛、粉红色皮肤,双眼未开,没有听觉,不能自主排便并对自然环境完全没有适应能力。 张志华表示,要孕育出大猫熊宝宝,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台北市立动物园能在三年内就获得一只,实在相当幸运。

由于大猫熊相当珍稀,研究资料缺乏,张志华表示,透过「圆仔」的出生,让台湾的民众能够第一手就知道大猫熊的秘密。

圆仔刚出生就受伤 暂离母亲圆圆 母女相会画面 感动全世界

「圆仔」刚出生时,因「圆圆」不谙育幼技巧,导致「圆仔」的鼠蹊部受伤,因此将「圆仔」改由人工抚育,经过保育员的悉心照顾,「圆仔」不但痊愈且身体状况更佳。

张志华表示,为了让「圆圆」母女团圆,园方也尽力诱发「圆圆」的母性,所幸「圆圆」不负众望,不但展现强大母性,还将「圆仔」照料得很好,甚至连大陆专家都不禁赞叹,「圆圆」看不出是第一次当妈妈。

「圆圆」与「圆仔」相会的画面,透过网路、媒体传播,让全球民众都惊讶、喜悦,这对猫熊母女的亲情、天性,更加融化了每个人的心。

专心照顾「圆仔」  园方不打算明年让「圆圆」再交配

大猫熊宝宝「圆仔」出生后,台北市立动物园认为应该让大猫熊「圆圆」专心育幼,确保「圆仔」安稳成长,因此即便到了猫熊的发情期,也不会让两只猫熊交配,让「圆仔」再添弟妹。

张志华表示,猫熊是属于「三难」的保育动物,发情难、配种难、育子难,因此要制造出猫熊宝宝的难度,也比一般保育类动物高。

公猫熊「团团」年纪虽已进入性成熟期,但「技术」不纯熟,张志华表示,动物园连续三年让「团团」、「圆圆」交配,屡次提枪上阵,「团团」都只想跟「圆圆」玩耍,弄到最后都让「圆圆」不舒服,生气地转头将「团团」打开,最后只能靠人工授精。

张志华表示,因大猫熊怀孕机率太低,过去大陆曾尝试让大猫熊吃人参等补品,企图增加母猫熊的受孕机率,也有提出过「猫熊交配影片」,透过实战影片,让初次上阵的猫熊能够学习模仿如何交配,但大多失败收场,最好的方式,还是母猫熊本身散发的气味,能够主动引诱公猫熊交配。

猫熊为独居动物 「团团」不知自己已升格爸爸

自「圆仔」出生后,民众都期待能看见大猫熊「团团」、「圆圆」一家三口出现。张志华表示,猫熊属于独居动物,雌性负责育幼,雄性只负责交配、繁衍后代,「团团」这个二愣子,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女儿。

为了测试团团对幼仔的反应,张志华表示,动物园曾做过实验,将涂抹圆仔粪便的幼仔布偶,放到「团团」身旁,并播放「圆仔」叫声,「团团」不像「圆圆」立刻冲过去捞起女儿,反而是退到最远的地方,露出焦虑的表情。

张志华表示,公猫熊交配完后,不会知道自己有小孩,只会认为是「不明入侵物」,与人类的模式相差甚大。

「圆仔」成长健康迅速 关键就在妈妈「圆圆」初乳

能让大猫熊宝宝「圆仔」成长迅速又健康,台北市立动物园表示,除了工作人员的不眠不休的细心照顾外,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妈妈「圆圆」的乳汁。

大猫熊繁殖计划召集人张志华表示,大猫熊的初乳中富含有维生素A、B1、B2、B5、Ea与矿物质钠、钾、锰、钴、铁、钙、磷、锌等营养元素,其含量比例皆高出人类许多,是「圆仔」成长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

也因成分特殊,不容易找到相等营养比例的代用奶,保育员必须把握机会,在适当的时机为「圆圆」进行人工采乳,初乳的颜色是草绿色。

大猫熊即便与保育员再亲密,毕竟也是熊科动物,张志华表示,在进行人工采乳时,保育员除了必须专注手上的工作,也需小心的观察「圆圆」的心情变化,以随时应变突发状况。

现场至少须要有两位保育员,一人负责喂食「圆圆」喜爱的蜂蜜或竹叶,以分散牠的注意力,忽略有人在牠的身上东摸西摸,另一人则担负挤奶的重责大任,必须要迅速地找到适合的乳头进行挤乳,以采集到足够份量的乳汁,供「圆仔」健康顺利的长大。

大猫熊体型似熊 应叫做「猫熊」

因为「圆仔」的出生,掀起台湾民众对「团团」、「圆圆」的重视,但却不知道该叫牠们猫熊还是熊猫。动物园表示,虽然大猫熊长久以来被称为熊猫,但因大猫熊体型肥硕似熊,因此站在科学的角度,被称为「猫熊」比较合理。

张志华表示,大猫熊身体颜色主要为黑白两色,耳朵、眼斑、鼻头、肩背部和四肢为黑色,其余部位为白色,站立起来约一点八公尺,体重约七十至一百五十公斤,身体呈圆圆胖胖的桶型,通常雄性体型比雌性大。

前脚手掌除具有五指外,拇指旁还长出一只由腕骨演化成的伪拇指,可以抓东西、取食和爬树,用手捉拿竹子啃食,是猫科或其他熊科动物所没有的特征。 大猫熊的骨骼大而厚,为同型动物的两倍重,头部宽大厚重、颚骨强硬有力,一共有四十二颗牙齿,其犬齿短而钝,臼齿宽且厚,磨碎能力强,能咀嚼竹子的食物。

张志华说,大猫熊的后肢呈现内八,使得牠们走起路来慢条斯理,却有利于在密林中走动时拨开竹子,前肢则能顺利地完成转动、伸屈、转弯、内旋、外展等全方位、多角度运动。

大猫熊掌心上有厚重的毛,使得大猫熊能够在寒冷的雪地上行走,这种特征只有生活在寒冷地区的熊才有,如此丰满的体态也有利于牠们适应湿冷的原栖地。

因大猫熊生长在凉寒的地区,所以猫熊小小的黑色耳朵有减少热量散失的作用。

张志华表示,大猫熊性情温和,不会主动攻击,平日多单独行动,喜欢隐蔽,活动范围通常在三十公顷之内,会用体味、尿液和爪痕标记活动范围,通常都躲在洞内休息,并且选择有干净水源、丰富食物的地方。

大猫熊属于食物高度专化的物种,因为牠几乎只吃竹子,因竹子的热量低,通常其他熊科动物,冬天都会冬眠,大猫熊几乎是全年活动。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