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骏马奔腾 情牵两岸─王农先生的两岸情●文/陈杭升(中华华夏两岸文经协会理事)《交流杂志103年6月号第135期(历史资料)》

总统府国策顾问吴东明先生于今年五月七日下午,在王农家属主办之「骏马奔腾─王农水墨印象展」开幕茶会致词时表示,他日前应邀赴江苏宜兴参加徐悲鸿艺术节活动,与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及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徐庆平交谈,他们都肯定王农先生是徐悲鸿校长十分喜爱和赞许的门生,在渡海来台后也努力传承发扬徐悲鸿艺术精神。所以北京徐悲鸿艺术委员会历年举办师生展,都一定邀请王农先生代表台湾门生参展,三年前也敦聘王农先生担任该委员会唯一来自台湾的理事。

 接著历史博物馆张誉腾馆长致词时,则介绍该馆在何浩天担任馆长时,对王农先生艺术造诣推崇有加。除敦请王农先生担任国画教授,并于一九七八年推荐王农先生参加中山文艺国画创作奖评比,结果王农先生以牛、马、驴三张动物画之新颖题材,以及对传统的崭新诠释获选第一名。该馆又于一九八三年邀请王农先生在国家画廊举行个展,并且于明年十月举办王农先生九十冥诞回顾展,除展示王农家人捐赠之作品及文献,并将出版学术论集纪念。

师法造化 独辟蹊径

 中国传统的动物画,画得最精彩的当推「马」。从历代阎立本、韩干、赵孟𫖯、郎世宁、近代的徐悲鸿等,莫不以画马著名传世,垂范后人。

 王农先生,本名立田,别号「关外人」,亦以画马名世。一九二六年出生于辽宁沈阳,二○一三年于台北辞世。他少时遍历长城内外及大江南北,后入北平艺专师事徐悲鸿、齐白石及李可染等名师,并被徐悲鸿校长誉为「多才多艺、天生艺术家」。王农先生浸淫画艺数十年,曾荣获中山文艺国画创作奖,及法国巴黎艺术家月刊评审第一名奖,作品也获巴黎东方博物馆等五十余中外知名艺文单位永久典藏。

 王农先生画「马」,系以西方技巧融入中国传统水墨画中,注重气势、注重动态、注重结构、注重层次。和恩师徐悲鸿不同处在于更趋写意,用快笔画奔驰的马群、画迅及如风的气势,从画中好像听到「快哉斯作」的呼喊,感受到画家狂放的激情。  此次「王农水墨印象展」之代表作「晨曦」,多匹骏马迎向远方的晨曦,简洁的线条中,万马奔腾的气势跃然纸上。「看似容易成却难」,王农先生的画作往往只是寥寥数笔,看起来轻快容易,但倘无数十载寒暑的阅历积累, 又倘无出众的胆识,岂能突破传统成法,为画马开一生面。

情定水墨 画名远播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王农先生曾应日本亚细亚美术交友会邀请赴日本举行画马个展。此后二十年,王农先生陆续在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法国、美国等地多次举办个展,每到一地皆获好评,并与各界人士与艺术家朋友结下深厚友谊。在世界各地的展览现场,王农先生当众挥毫,为观众示范国画创作的过程,将中国的水墨艺术广为传播。

 正当王农先生的国际交流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一九八七年政府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王农先生近四十年心中所念的都是故乡的风物,所想的也都是故乡的人。浓浓的思念之情在心中淤积难解,最终全都化为满纸图画,寄托著他心中无比的惆怅与渴望。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了,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此后,王农先生几乎放弃了出国展览的全部机会,也少在台湾办展,一心只想回大陆。

 初回大陆,得知恩师徐悲鸿早已过世,王农先生悲痛难抑,执意要去徐悲鸿纪念馆看廖静文馆长。在廖静文办公室,王农先生动情的说:「我这次回来,我的家及父母都没了。我只能把我的母校当做我的家,徐悲鸿纪念馆也是我的家。」廖静文听完默默地哭了。对于王农先生来说,恩师去世了,同学也都散了,只有徐悲鸿纪念馆好像精神堡垒一样还在那里。这纪念馆见证著王农先生对恩师的一生惦念,也见证著王农先生不曾更改的艺术情怀。

故土寻根 难忘师恩

 一九八九年,由廖静文、艾中信、侯一民主办的「王农四十年返乡特展」在中国美术馆正式举行,当时身为中国美协主席的吴作人老师以及李可染老师都亲临现场参观并为展览题字。对于王农先生来说,这个展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他对母校和老师同学迟到的汇报展。一别大陆四十年,王农先生没有离开艺术,而是如徐悲鸿所希望的,在艺术的道路上一路向前。这一次回归,不是看望,而是回家。王农先生终于又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回到了他的亲人、老师和同学朋友中间。他回来了,从此便不曾真的离开。

 多年来,王农先生游走在大陆与台湾两岸,两岸都是他的家,两岸都有他舍不掉的牵挂。看似潇洒的两岸穿梭,其实是在为内心始终无法平息的思念不断做平衡。在这边的多一分停留,都增加另一边的多一分想念,于是再到另一边去经历同样的心里轮回。只有在这反复不止的徘回中,一颗游子之心才能稍感安宁。

 二○一○年,王农「落笔生花、情牵两岸」个展在台北国父纪念馆隆重举行,包括立法院院长王金平、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前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及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社会名流皆莅展参观。次年元月同名展览在北京新保利大厦开幕。年近九旬的廖静文师母亲临两次展览开幕式,并在致词中,对王农先生的艺术给予「已是开宗立派大师」之评价,并特别对其在台湾将徐悲鸿艺术精神发扬光大,以及二十多年来在两岸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高度肯定。

艺游丹青 情牵两岸

 虽然王农先生从事两岸交流活动二十六年,有个人浓厚乡情因素,但期间在大陆共举办过十一次个展,参与十三次联展,出版五本画册,获聘担任三所院校客座教授,及六次义卖画作赞助地方赈灾及助学经费等活动,对于沟通两岸文化人及交流两岸文化艺术,的确也起了难得的桥梁作用。

 王农先生于去年三月临终前,曾嘱托家人要在他辞世后,捐赠画作及文献予两岸相关艺文单位典藏,并以他的母校北平艺专所在之北京为首选。王农家人除首先于去年底整理一批书刊、文物及教学手稿,捐赠王农先生曾任教之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外,并向大陆国务院台湾办公室请求协助,大陆先后安排王农家人参访位于王农先生出生地沈阳之辽宁博物馆及北京中国政协文史馆。家人认为两馆皆有专业研究人才、现代化典藏设备,及严格档案管理等机制,乃请求陆方设法完成王农先生心愿。

 中国政协文史馆因此成立「王农艺术空间」,以典藏、展示及研究王农先生捐赠之作品及文献。该馆并定今年五月三十日上午,邀请大陆全国政协、文化部暨国务院台湾办公室等单位相关领导,及两岸艺文界人士,共同举行「王农先生典藏特展暨经典作品捐赠仪式」。辽宁博物馆亦将在今年十月新馆落成时,举行王农先生捐赠作品及文献特展后永久典藏。

 王农先生作为首批从事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及公益活动的先驱,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希望藉王农先生作品捐赠及特展活动,能够加强两岸在文化上的合作与交流。二○一四年正值农历甲午年,亦是中国传统马年,北京及沈阳两地的捐赠典藏活动在今年举办,相信必将马到成功。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