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大稻埕 城市再造的文创新据点●文/张婷婷《交流杂志103年6月号第135期(历史资料)》

台北人记忆中的大稻埕,总是让人想到满坑满谷的年货、药材、布料、缎带、毛线和水晶,空气中有著鱿鱼丝、瓜子、桂圆红枣茶的味道,旁边的霞海城隍庙总是往来著许多游客前来参拜,盼能及早缔结良缘,而街道两旁的房子窄窄旧旧的很有味道。实际上,大稻埕的范围约从今日捷运淡水线以西到淡水河边、北至民权西路、南至台北车站所包围的区域,西接三重,北临大龙峒,南边紧邻台北城区,具有掌控淡水河运交通的优越条件。

以茶打响名号

 十九世纪,英国商人John Dodd在大稻埕设立制茶据点,将台湾茶叶以Formosa Tea商标直销纽约,声名大噪,从此打响台茶名号。大稻埕成为台湾第一个国际港口,货船在河道间穿梭不息,搬上搬下的是南北珍品,人们在坊间不停忙碌,手里加工的是茶叶、布料,而通商影响的不仅是经济,亦将异国风格的建筑、宗教等文化带入了大稻埕地区。

 一九三○年,大稻埕成为台湾茶叶买卖的重地,不仅商业活动频繁,同时也是人文荟萃之地,是台湾近代思想的起源地。酒楼、茶馆、书店、剧场林立,咖啡厅里,画家作家们交流著创作理念,优雅精致的仿巴洛克式建筑就这样一栋栋的建起来,西餐厅一间间的开起来,沙龙一场场的办起来。

 迪化街,是大稻埕最早形成的市街和商业核心,也是台北市现存最完整、最具历史意义的老街。在这里可以见到华丽的巴洛克建筑,也可以看见受到现代主义影响的简约风格建筑,但更值得一提的,则是大部分店屋的长条形闽南连栋式建筑,门面狭窄,屋内幽长深邃,前面是店面,后面是住家,为典型清代台湾商店街形式。

林家古厝 大稻埕第一间店

 目前位于迪化街一段一五六号的林家古厝,是大稻埕第一间店。一八五一年,泉州府同安籍移民林蓝田为了躲避海盗,从基隆搬到大稻埕,于现在的迪化街一段兴建了店舖三幢,店号「林益顺」,与大陆从事贸易。

 林氏家族代表林正欣先生表示,一个街区的发展需要多元性,否则衰败的会很快。林氏祖厝于二○○六年被指定为历史建筑后,即配合都市改造、文化古迹保存及文创活动,将祖厝开放给社会大众参观,以免既有的生活方式会随著街道的没落骤变,并且借此促进更多的观光游客来访甚至业者进驻。

 林氏祖厝保留当时地砖、门栓及石门楣,建筑物第一进空间自过去以来始终维持商业使用,过去曾经为打铁、金纸买卖店面,后由林家所有权人出租作为南北货的买卖经营。第二进为木构架二层建筑,设有楼井,为传统大稻埕店屋典型格局,极具保存价值。

 目前林家祖厝的第一进由臻味茶苑承租经营,来参观的民众一踏入林家祖厝,即能闻到浓浓的茶香。「透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谈人谈茶,分享一种品茶、品人生的生活哲学,借由品茶的过程,让人认识台湾茶文化并支持、重视在地辛苦生产的茶农,保持著台湾制品的良心。我只是想传达这样的理念而已。」臻味茶苑负责人吕礼臻先生这么说。也只是因为想要传达这样的意念,他愿意投入资金将原本古迹建筑以传统技术修补,借以重现一九三○年代闽南式楼井建筑店家的风貌,也借以让民众重温大稻埕过往为茶叶买卖交易重镇的历史记忆,而对来访的游客,奉上一杯现泡的好茶,说著属于台湾茶的故事。

林家祖厝从祖先搬迁至此,历经五六代的繁衍,祖厝也经历过老旧凋零的命运。林家子孙使用传统技法翻修祖厝,重新连结祖先对家的想法,刻意保留了原本建筑的红砖柱子,让整修后的林家祖厝依然留有祖先开垦的遗迹。后代的人继承了祖先的屋子,继承了祖先的精神,更让这个屋子传承了家的意念,虽然部分梁柱仍以钢筋补强,但一窗一景却依旧保存了传统原貌。

林家古厝也象征著台湾早期住民为了生存打拼的拓荒精神。林家祖先是在生活受到威胁,只能奋不顾身往前走时,举家搬迁到大稻埕。那种辛苦与奋斗的精神,透过建筑物本身长时间屹立不摇的展示,它的存在也就不只是古迹般的存在,而是精神文化的传递。透过建筑物散发出来的意味,祖先奋斗的精神被适当的保存下来,作为有形的建筑,其实传承的是那无形的精神。

文创赋予大稻埕新生命

 随都市现代化,传统产业逐渐没落,曾经繁华绚烂的大稻埕,变成了比较边缘的旧聚落,而大稻埕原来的住户大多还住在这里,从事著各种传统行业,例如布料批发零售、中药材、食品批发等,许多老房都变成了荒置空间,但当地的居民却依然以他们的方式努力延续这地区的传统生活方式,以及属于他们的那段美好时间。

 近年来,许多文创业者如:蘑菇、摆摊人生的希嘉文化、民艺埕、小艺埕等文创业者陆续进驻大稻埕,透过传统工艺技术保存老房子与传统工艺的美好,将创新的设计概念注入大稻埕商圈,也带来这个旧街区不同的经营模式与文化冲击。从事服装设计产业的百霏有限公司负责人林莹女士表示,为了培育新设计师并推广版画艺术,在大稻埕与朋友共同创立扬曦艺文空间,一来因为这里曾是台北艺文活动的启蒙地,也是布料的集中市场,便利年轻设计师就地选材,亦可从建筑设计角度向大众分享当地建筑特色、推广版画艺术,并提供年轻一代设计师聚集讨论并对外发表的空间。因此,越来越多的设计产业、二手书店、文创业者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这里,人们没有忘记所有的创新皆来自传统价值,城市的美好生活来自更多住民的安居乐业,更留下每个不同时代生活中,令人感动深刻的那一部分。

隐藏在巷弄的好味道

 这里与华山一九一四文创园区或松烟文创园区不同,在这里,连空气里都有著历史的味道,而伴随著台北市的城市规划,过去的大稻埕码头现在变成了河滨公园,经常有民众或游客来到这边走走逛逛。在这里,除了可以采买干货、药材、祈求月老姻缘早成,或向城隍夫人祈求幸福鞋好管教老公,参加由当地文化工作者安排的深度历史建筑旅游也是个好选择。而在巷弄间隐藏的传统好味道,更是值得细细品味,不管是民乐旗鱼米粉、条仔老店米苔目,永乐市场里的油饭跟花生汤、杏仁露,还是彰化银行旁的四神汤、包子,甚至是江记荣华的肉纸,都是一吃上瘾,记忆里美好的台北滋味,而野台筑地寿司、Le Zinc洛咖啡小酒馆,天湛乐ARTS HIMMELBLAU音乐咖啡艺文空间也是新进驻值得一访的好地方。

 大稻埕,这真是一个历久而弥新,好看、好吃又好玩的所在,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及好好珍惜。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