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有失有得,携手并肩─陆生座谈会有感◆文/徐广群(文藻外语大学西班牙语文系陆生)《交流杂志104年2月号第139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26

二○一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包括高雄大学、义守大学、文藻外语大学等多所台湾南部大学在校陆生组成的二○一四年台湾地区大陆学生联谊座谈会于高雄召开。本次座谈会中,也有海基会及中华青年协会多个单位代表共同参与,听听我们陆生在台生活及来台所遭遇的问题。虽然仅是简短的几个小时,大家可谓是畅所欲言。

可能在来台湾之前,大家对于台湾的印象普遍停留在一些台湾电影、电视节目的情节,或者是几个标志性的台湾建筑上。直到真的踏上这片土地,大家才开始深入台湾人的生活,跟著台湾人一起体验和感受著属于台湾这宝岛的独特魅力。

陆生成为台湾民众认识大陆的新媒介

在感受到台湾人民的热情好客,体验到这儿的风土人情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台湾人民相较于大陆显现出的慢生活节奏。而两岸间也有太多值得咀嚼和深思的差异,无论是教育体制、历史文化,抑或市民意识形态。

来台短短一年多,深深受到台湾人民普遍较高的公德意识的感染,但是仍不难发现生活圈子中一些偏激的言论。一部分台湾学生甚至老师,对大陆的认识不太客观,可能是受到台湾媒体长期的影响,他们未曾到过大陆,对大陆的所有了解多数来自于媒体,以至于会认为大陆现在还非常落后。同样地,许多台湾同学也对大陆人可能也不太有好感,除了媒体之外,这可能也主要因为来台旅游的众多大陆游客,尤其是一部分大陆游客在台的不文明行为。但是随著来台陆生数量的增加,相信我们,作为他们的另一种了解大陆的媒介,可以逐渐改变他们或许已经根深蒂固的观念。

「三限六不」政策的限制

首先来说「三限六不」,它是每一个陆生来之前就清楚的政策。而来台湾读书一年多,虽然年年都听说陆生政策有在放宽和检讨,但看起来这「三限六不」确实没有很大改变。不得不承认这个政策的杀伤力之所以大,不在于它的每一条「限制」和「不许」,而在于它让陆生们感受到的自己的「异于常人」。

关于健保,陆生在台湾没有和台湾人,或者其他外籍生同等的办理健保的权利,只能买较为昂贵的商业保险,这使得我们在台的每一次生病变成了生活费中极大的开销。同样地,陆生都是不被允许在校外打工的,这更是一种自己赚取生活费和体验生活机会的一种缺失。相比抱怨,我们很多人更愿意理解这一项政策的内在因素,它为了保护台湾本地人的工作权或是更多其他原因,但是我们还是很希望在「打工」这一条政策能够放宽,至少对于在台就读的学位生、研究生和博士生。

关于奖学金,陆生无法拿到政府列支的奖学金,仅能靠学校自己筹资或动用陆生自身的学费发放奖学金。在校内,尽管是相同的成绩,陆生能够拿到的奖学金相比别的外籍生,不但金额少,而且比例小。而受到最多影响的,想必就是来台读博士的同学了,他们的奖学金非常少,很偶尔才能得到给导师做RA的钱,不能打工也不能做TA,等于说他们的经济来源基本上就是断了。

陆生停留身份致返乡不易

座谈会中许多同学也提到了陆生在台湾的这个「停留」身份,因为我们没有「居留」身份,所以不但没有健保,而且没有工作证也无法工作,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获取多次出入境许可,每次出入境都要到移民署办理加签手续,费时费力。对于在学期间想要隔几个月就回一次家的陆生来说,回家真的是非常麻烦的事情。而如果突然遇到什么事情必须临时返家,又会因为要加签而延迟回家的时间,使得要回家之前尚需办理复杂的手续。我们都很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可以简化这加签的手续,让陆生们更加方便快捷的多次往返。

关于在台陆生参与科研活动和学术竞赛的问题,我们也有诸多想法。首先,台湾多个大学都有非常全面的科研等方面的数据库资源可供免费使用,而且随著台湾日益国际化,在台湾本土有越来越多的各类学术竞赛。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很多的活动竞赛,并不允许大陆学生参加。我自己本身并不能理解这其中的原因,只了解这是要保护台湾学生的基本权益,也有可能是因为多数学术竞赛都有奖金发放给前几名或者是表现优秀的学生,而这就是我们无法理解的地方。为什么同样都很优秀,但是陆生的我们却不能平等地和台湾的优秀学生竞争。如果能够给陆生们机会和台湾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想必也会是一个提升台湾学术竞争力的一大途径。

最后,还是很感谢海基会给南部的陆生这样一次分享与表达的平台。虽然陆生政策是有失公允,但是总体而言,在台就学还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体验,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台陆生政策将会逐年改善,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大陆学生赴台读书。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