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灯塔婆婆」– 以感恩的心关怀街友◆文/黄谭美《交流杂志106年2月号第151期(历史资料)》

每周有3 天傍晚,台北市万华区40 余位街友鱼贯走进永福路上的「台北灯塔教会」,教会牧师「灯塔婆婆」杨惠英,早已挥汗如雨,准备好热菜寒暄等待。

5 点半后,杨惠英戴上老花眼镜、盘著发,在台前用抑扬顿挫、肃穆的声音唱诗歌、传福音,直到6点,三菜一汤从厨房陆续上桌,而街友依照惯例拿著餐具排好队,从杨惠英手中捧过温热的菜饭,准备享用这一餐。


住地下室、补贴积蓄  74 岁灯塔婆婆默默奉献


来自中国大陆湖北省、现年74 岁的灯塔教会牧师杨惠英,默默在台北万华街头行善4 年多,她的故事被看见,近期被媒体封为「灯塔婆婆」;不只她的存在像汪洋中的微光,4 年多来独自守著灯塔教会,在街友、志工口中,除了被尊称一声大姐,更多人喜欢亲暱喊她一声杨婆婆、杨妈妈。

别以为教会总是丰衣足食,杨惠英没领薪水,还几乎把积蓄和每月台北市发给的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贴,都拿去贴补教会开销。她说,其他教会有人奉献,这边却分文没有,「我还贴钱进去,社会局每个月给我7,200 元,吃了没得用,用了没得吃,全部贴光光。」


初次拜访她,她温热且粗糙的双掌紧握我的手,用中气十足的声音不断说著感恩和谢谢,浓重乡音一听就知道和台湾老长辈不一样。她不仅在拥挤的小厨房中灵活穿梭和我攀谈,也热情带我参观她蜗居的地下室。


她笑著形容地下室没窗、不透风又湿气重,让她的痛风不太舒服,一旦冷天、雨天就发痛,每晚还有蚊虫老鼠「同居」,曾经睡到一半脸颊发觉有东西在爬,她伸手一拍,发觉脸上湿湿的,还以为是壁虎光临,没想到睁眼一看,却赫见一只大蟑螂。


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杨婆婆却笑得很乐天,她说每当老鼠肆虐、蟑螂横行,「我就祷告」,把困苦无奈都向上帝倾诉;虽然不宜居,每日还得爬楼梯,对她膝盖来说负担很大,但这里是她唯一能倚靠的避风港;倘若催促她回湖北老家享福,她却不愿意,只笑笑说「有了感情,离不开这些人。」


自己节省度日 待人客气大方


杨婆婆从吃到用都很省,好几次被志工撞见,她剩饭剩菜一热再热,热到酸掉还在吃,剩余的菜汤也舍不得倒掉,下一顿饭糊著米食面食继续用;她身上穿的衣服,很多是捡来的,或在菜市场3 件百元的便宜货。


在多方资源挹注教会前,杨婆婆还有一段时间常拖著篮子,到直兴市场和果菜批发市场捡烂菜叶;近年台北市社会局持续提供大米,直兴市场摊商也协力组成爱心组织,将免费、要淘汰的菜叶蔬果送到教会给杨婆婆,状况才好过许多。


但杨婆婆节省的个性依然不改,教会的下午大灯总是不开,倚靠外头斜射进来的微弱光源照明,劝她这样眼睛会坏,她只说这样才省电。

教会经济状况糟糕的时候,每月3 万5 千元房租缴不出来,眼看著还有水电、瓦斯和电话费处处要钱,杨婆婆头痛懊恼的模样,让我拜访时手中拿著快要没电的手机,连一声「借我充电」都不太敢要求。但即便教会这么拮据,我临走前,杨婆婆还是秉持待客之道,坚持提了一袋红白塑胶袋的柑橘要我带走。


独力抚养子女 60 岁才来台

杨婆婆自述,她先生早年随蒋家来台,小夫妻分开时,她抱一个、牵一个、背一个,肚子里还怀著一个,虽然过得也苦,但乡亲贵人相助,年轻时的她,在中国大陆湖北省的寺庙里,为大家烧饭,也给家里温饱。


直到2003 年,她认为早已过世的先生,却买了张机票飞回老乡,出现在她面前,说要带她到台湾来。落地后,老夫妻俩每月靠荣民补助13,500 元度日,她没地方去,守著病床照顾疾病缠身的老伴,直到他病逝。先生一过世,杨惠英无处可去,落魄地买了车票独自北上万华,身无分文差点流落街头。那一晚,她在万华火车站和街友攀谈,透过引介,先后由恩友教会、灯塔教会收留。4 年前来到灯塔教会,杨婆婆住进地下室,也扛下教会职务,一个人校长兼撞钟,从买菜、洗菜、切菜、煮菜到讲经、传道、负担房租水电一手包办。


创办人离世 灯塔教会陷瓶颈


2016 年底,灯塔教会营运一度陷入瓶颈。据了解,「台北灯塔教会」会务和财源原本都由创办者、美国知名牧师王爱若(Amy Wang)掌理,但去年4 月,王牧师突然在美过世,少了金援、会务也停摆,灯塔教会顿时陷入瓶颈。

王爱若在美国服务街友27 年,享年66 岁,善行义举让她被称为「街友之母」。王爱若一生也相当坎坷,年幼时曾为性工作者赚取温饱;2010 年,她返台在台北市艋舺大道旁成立「台北灯塔教会」,日后再搬迁到现址,提供街友聚会并供餐。


杨惠英在台这几年,因打理教会事务,由王爱若牧师带她赴美受洗,并让没念过神学院的她也当了牧师。但杨对庶务一窍不通,只懂煮饭、打扫这些生活琐碎的事务,低头在教会默默服务与供餐。王爱若4 月过世后,10 月底教会几乎断炊。


这段期间,在地青年动起来,直兴市场自治会加入捐助行列,每周2 次协助募集摊贩食材提供给教会,还有在地公益团体提供调味品、油等一般民生物资,协助教会日常所需。杨婆婆说,去年10 月底,教会面临2 个月欠缴房租的窘境,当时房东三天两头打电话来催缴,甚至扬言要他们搬家,杨婆婆嘴巴上虽说「急也生不出钱来」,但她却连日失眠。


关怀街友的社团法人台湾芒草心慈善协会的志工说,离艋舺公园最近、最稳定供餐给街友的慈善机构,除了恩友中心、人安基金会万华站和台北市社会局外,就属灯塔教会,这些善心据点少一个,就少一间可以吃饭的地方,不希望因财务问题导致灯塔教会关门。


在年轻人口耳相传之下,杨婆婆处境的艰难被看见了,许多年轻人串连起来,跳出来帮忙,还有人在网路上发起义卖活动,盼藉义卖凉粉筹资,助杨婆婆和灯塔教会度过难关。杨婆婆每每谈及此事,都不吝赞美这群年轻朋友,形容他们「亲到比子女还亲」,更絮絮叨叨说「都是年轻人帮我,才有信心一直坚持下去。」


义卖凉粉助教会 成功募资21 万元


万华地区活跃于社区营造、弱势关怀的「艋舺古早味凉粉」老板娘辜凯铃,在当地小有名气,她当时听见朋友分享杨婆婆的故事,就在网路发起凉粉义卖活动,替杨婆婆募款,希望杨的善心可以持续协助在地经济弱势者。这一连串善的故事,也在义卖前一个礼拜,吸引台湾媒体报导。


义卖当天,辜凯铃起了个大早,凌晨4 点摸黑起床准备义卖原料,也号召亲友一起帮忙,卖出300 份凉粉,不少人钱丢进奉献箱,连凉粉都不要,说是专程来捐款的。还有人只买2 份价值100 元的凉粉,就捐出1 万元。因为义卖地点恰好就在灯塔教会前的骑楼,有不少基督徒专程来探望杨惠英,了解她的难处,答应后续提供支援和协助。但杨惠英生性单纯朴实,也厌弃管钱,坚持钱不沾手,总是把奉献箱往前一推,里头的钱通通直接交给会计。义卖当天,成功集资15 万元,加上热心民众在奉献箱内捐款,当天立即凑满21 万元,缴付6 个月房租,直接由房东在场签收。后续仍有不少人持续关怀教会,房租金额可持续营运到2017年6 月。


把街友当手足 杨婆婆有个饺子梦


杨惠英说,日夜和街友相处,让她很有感触。一开始,她还开放教会让街友留宿,但有人夜里喝酒闹事,让她不得不取消留宿的机会,但除了少数人懒惰或生活习惯不好,她有机会仍想「拉他们一把」。


杨婆婆说,很多街友背后都有故事,可能只是因为公司倒闭、辞职在家照顾病人,或因病痛无业,慢慢沦为街友。有很多街友也想再起,她曾见过有人白天到街上举牌,赚800 元日薪的辛苦钱,却因过度曝晒中暑昏倒,让她很不舍。

杨婆婆说,她很希望有人能提供场地,让她拉拔街友一起做生意,「有的人学过烹调,还有人会开车,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她想运用自己的能力,带著街友包饺子学习一技之长,或下厨让游民送货支薪,协助他们自食其力。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