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老屋旧韵展新颜 – 关西石店子老街巡礼◆文/刘雨菡《交流杂志106年2月号第151期(历史资料)》

随著时代变迁,都市景观虽在台湾经济起飞后焕然一新,但部分街道或地处偏僻,或跟不上都市更新的脚步,即使历经数十年甚至百年的岁月淘洗,却依旧保留基本原貌。从追求进步的角度来看,这些老街或许失之陈旧落后;但从人文景观的视点来看,老街的建筑与古朴却反而能在现代化的丛林中散发出独特迷人的魅力,让人在抚今追昔之余,愿意亲近、游观,乃至流连而忘返。


老屋展新颜活化再利用


近年全台湾掀起一股老屋展新颜、活化再利用的风潮,各地文创园区几乎都是以旧有厂房进行改造,台北的华山、松烟文创园区、高雄的驳二艺术特区等,都是从历史尘封的厂房和仓库中解放重生,日渐滋养茁壮,并透过新旧并呈的风貌,冲撞出崭新的生命力,成为热门的都市景点。此外,也有透过民间文创公司的整合改造,将整条老建筑加以整体规划,其中由「范特喜微创文化公司」在台中中兴街一巷进行的范特喜绿光计划,将 12栋自来水公司的老宿舍,以绿色觉醒、记忆延续、创作热爱及梦想加乘为主题,打造出一个艺术、人文、创意的巷弄小聚落,就是典型而成功的案例,近年也吸引各县市政府纷纷前往取经。


相较于单点式的文创园区及聚合型的巷弄创意,老街人文观光化也不遑多让,根据一项非正式的统计,遍布台湾各县市的观光式老街大约有 50条,其中有闻名遐迩的鹿港老街、迪化老街、三峡老街、大溪老街、深坑老街、淡水老街、九份老街等,每逢假日无不游客如织、摩肩接踵,它们吸引的不只是来自台湾本地的游客,更有来自异国的粉丝。当然也有许多老街尚未吸引众人的目光,还在默默地摸索自己的特色,试图酝酿出足以让人近悦远来的文化氛围。而位处新竹县关西镇的「石店子」老街,就是属于后者。


一切从「有机」开始


关西镇位于新竹县北方,古称咸菜瓮。该地名系因当时河川鱼产丰饶,山野鸟兽繁殖兴盛,猎取不尽,宛如瓮中取咸菜,垂手可得而来。日据时代大正九年(1920)因咸菜发音与日语关西谐音,故改称关西庄,1945年台湾光复后,正式改称关西镇。关西是个拥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老镇,人口结构以客家人居多。随著有清一代的拓垦,加上清末台湾樟脑、茶叶的对外输出,关西做为集散地之一,牛栏河渡船口附近的市街曾经热闹一时。现今所谓「石店子老街」,就是当初的重要市集,而遗留至今的红砖拱廊,更为这条老街增添几许历史况味。

不过,由于关西市集中心的转移,老街两侧旧居又因人口外流,以致年久失修,直到 2014年关西才开始推动艺术文创街区工程,第一波的改造就是以「石店子」为中心。「石店子」指的是关西警局分驻所到中正路尽头牛栏河畔之间的路段,古街名就叫「石店子」,现名「中正路」,据说也是全台最短的「中正路」。在不到 200公尺的路段之间,有些店舖已经慢慢营造出属于在地的文化风景,例如「石店子 69有机书店」,是间由老屋改造的有机书店,曾从事品牌经营行销的书店创办人卢文钧认为,「有机」代表一个种籽会持续发芽成长,所以此店不卖书,是以交换好书的方式推动阅读,进而深化在地阅读文化,传递阅读的内在精神。卢文钧想的是,如何让读者们有一处可供交流的人文对话空间,同时尝试发掘创作新手在这个空间分享心得,让创作走入庶民生活,也让这个小镇能有一方自在阅读的天地。当然,一味的付出绝非造福乡里的长久之计,如何开创出让理想永续发展的营运模式,才是王道。因此,卢文钧还将书店阁楼整理成可供外地背包客住宿,深入体验在地客家生活的空间,并把隔邻老屋整修成「67老街客栈」,同时也举办讲座、音乐表演等,以维持书店营运。


有了 69有机书店的自觉与启发,周边几间老屋也陆续群起效法,有传递艺术人文的 Dream Theater 52、冶茶 49、充满爱与缤纷自然生活的萍手作,还有石店尾时光长廊,这是由擅长电影布景绘画的廖深贵及艺术工作者苏庆峰所创作的壁画,主要描绘关西早期街景和生活百态。


Dream Theater 52是由 3间老屋所组成的咖啡馆与展演空间,负责人是一位正职的老师,热爱艺术与表演,除了喜欢石店子的老屋与环境,也期许喜欢表演与喜欢艺术的创作者能有一处自在的展演空间,于是将一间老屋规划成一个小剧场,墙上则用来让艺术家朋友展示作品。Dream Theater 52室内鲜活的色彩与老屋陈旧的外观形成强烈的对比,每每让游客惊艳不已。


而冶茶 49的负责人赖传庄更是将几近化为废墟的打铁舖老房子,用竹子、木头、泥土,以及其他资源物,将之打造出有环保概念且趣味盎然的展示空间。


赖传庄原在金融界服务,但因认为「工作只是人生的一个过程」,为了一圆捏陶种茶的人生大梦,毅然返乡专心学陶制茶。他的陶艺作品大多以木竹蔬果做为造型,相似度几可乱真,可说是巧夺天工,曾多次获得最佳工艺奖项,店中就展示著诸多非卖品的陶壶佳作,访客往往在店中看到他的作品,还不小心以为看到的是一段天然的竹节呢!至于种茶,则是在关西、芎林交界的山区栽种所谓的「野茶」。之所以称为「野」,因为他采取的种养方式,是不施肥、不除草、不喷农药,任由茶树天生天养,让茶园中的茶树、杂草与虫子自行达成生态平衡。只要店门开著,赖传庄都会热情奉上他的「野茶」,虽名曰「野」,却茶香回甘、温润生津。也因为采野种方式,目前他的茶园 1季收成不到 10台斤,只能少量包装分享知音。


与古迹为伴 享受静谧时光


现今的石店子老街并不长,但周遭却有两处近百年甚至超过百年的老建筑,一处是「罗屋书院」,一处是「关西分驻所」。「罗屋书院」始建于1901 年,历时12 年才完工,由罗家先祖罗碧玉等人发起修建,连同关西北斗里罗氏宗祠一同建造。建筑座南朝北,前有凤山溪,后有山丘做靠背,深具风水考量。「罗屋书院」是近年来地方文史工作者给予的称号,早期在地称之为「河背大树下新屋」。与一般书院的格局、营运模式较不相同,属家族私人学堂,从其中的石雕、木雕、泥塑与砖雕图案,都可看出客家人自古对教育的重视。此外,受日据时期洋式建筑风格兴盛的影响,正堂檐廊及厅下两侧出入口作有仿西洋式栱门,现今部分艺文活动还会选在书院广场举行,别具风味。近年包括关西艺术节、牛栏河剧场等艺文飨宴都诞生于此,为关西山城增色不少。

至于「关西分驻所」,目前已是新竹县县定古迹,采洋式钢筋水泥加强砖造,于1920 年落成启用,前身是日据时期隶属于新竹郡役所警察课之分室,现为关西镇警察办公厅舍,惟因空间不足,加上是县定古迹,过不久该分驻所将另迁新址,让这栋老建筑以单纯的史迹面貌对外开放。

在老街附近还有一家已停止营业的老戏院––– 第一戏院,它是关西地区第一家娱乐场所,早在1940年就已登录有名,1960 年代后曾随著国片的蓬勃发展而风光一时。如今看到它斑驳而简陋的空间,不仅让人难以想像过去的风华,也反映出关西这座山城极为有限的娱乐资源。


慢活中细细品味客家小镇之美

目前的石店子老街,虽然规模尚小、店家有限,即使假日也难见熙攘的人群,但对于想要享受静谧时光与怀旧氛围的游客而言,却是颇为理想的去处。你可以在街弄中回忆童年时代纯朴趣味的点点滴滴,可以与店舖老板畅谈人生百况,可以亲自手作文创装饰品,也可以深度品味山城的客家文创美学,来一趟知性的文化之旅。「石店子69 有机书店」目前也推出两天一夜的「关西小镇之旅」,内容包括老街巡礼、绢印体验、夜游东安古桥、老茶厂导览、品尝社区妈妈客家风味美食等。另外,新竹县关西镇乡土文化协会则定期出版「牛栏河畔」期刊,宣扬在地文化,当你玩腻了阿里山、日月潭、垦丁和花东等台湾著名景点,逛腻了三峡、九份、淡水老街时,不妨到关西慢活一下,细细品味这座客家小镇的人文风情,感受不一样的山城之美。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