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两岸偏乡教育 把爱送到每个角落◆文/汤雅雯《交流杂志106年2月号第151期(历史资料)》

「偏乡教育」一词在台湾并不陌生,不管是公部门、NGO非营利组织或是大专院校及民间企业,纷纷深耕偏乡,投入大量资源,不管是从硬体上更新、软体上挹注人力或提供关怀教育,无非就是希望缩短偏乡与都市的城乡差距,把爱送到每个角落,听见偏乡希望的声音。


教育部从 2000年开始先后推动偏乡教育相关计划,不管是「大专青年资讯志工计画」、「教育优先区计划」、「创造偏乡数位机会推动计划」、「携手计划课后扶助」还是「大学师资生实践史怀哲精神教育服务计画」,政府均投入大量的经费及资源,试图透过教育改善偏乡孩童的困境,但偏乡教育的问题,至今仍然存在许多需要产官学界关注的议题。


缺乏师资成最大困境


台湾偏乡教育的处境,最缺乏的一块就是「师资」。除了因为偏乡、离岛环境比不上城市便利,生活机能也不如都市优渥,「钱少、事多、离家远」,更是许多偏乡教师的心情写照,光靠一开始对教育的初衷及热情根本不够,加上「少子化」浪潮袭来,许多偏乡教师被迫成为流浪教师,为了五斗米只好回到都市任教,至少工作稳定、薪水好,也因此偏乡教师常是短期代课老师兼任,教了半年就离开。


「留不住偏乡师!」成为台湾偏乡教育最棘手的问题。


2013年一位年轻的台湾女生刘安婷,回台成立TFT(Teach For Taiwan 为台湾而教)组织,她号召热血青年深入偏乡教书,让偏乡教育长年缺乏师资的困局,点燃出一些新希望。很多经过训练,并拥有使命感的年轻人,愿意留在偏乡,捐出自己两年的时间,深入每一个偏乡角落,让偏乡孩子也得到应有的教育品质,改善城乡差距、教育不平等的问题,让每一个孩子的出身不再限制他的未来。


刘安婷走遍台湾偏乡,深切感受到师资匮乏的严重性,很多学校已经开学,却没有老师愿意来,「偏乡,很少有老师愿意留下来!」既然光靠现有的教育制度很难留住偏乡教师,但台湾却又存在流浪教师找不到教职的问题,「为台湾而教」因此孕育而生,期盼仰赖新世代改革的力量,翻转台湾的偏乡教育,让有理念、抱负,愿意陪伴、扶持偏乡儿童的年轻教师,改善隔代教养、资源匮乏等台湾偏乡教育问题,并发挥长期的影响力,致力保障台湾所有孩子,都能拥有优质的教育和自我发展机会。


除了为台湾而教,台湾不少大学也投入偏乡教育,例如台北医学大学每年寒暑假都有一群学生到海外或台湾偏乡离岛进行义诊卫教;北医大校友、外界称为「侠医」的已故毒物科医师林杰梁,1988年一手创立的「绿十字医疗服务团」, 20多年来每年寒暑假,都有学生到云林沿海偏乡,提供义诊、家庭访视、国小卫教等服务,累积了多年的经验,学生和当地居民的感情就像一家人般融洽。


中国大陆留守儿问题严重


在对岸,中国大陆偏乡教育的问题,则是严重的「留守儿」现象。中国大陆因为腹地广大、交通不便,许多住在偏远省份的父母,必须离乡背井、远赴城市打工,孩子只能留在老家给爷爷奶奶带大,或寄宿在亲戚家里。因为疏于照顾,留守儿童不仅学业没人指导,安全更是一大疑虑,甚至 2015年在中国大陆贵州省,曾传出留守儿童疑在家中喝农药自杀身亡的新闻,令外界相当震惊。据调查,平均 5个中国大陆学童中就有 1个是留守儿,甚至有近 4%是独居的留守儿。


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生活的留守儿,多数也是生活在中国大陆偏乡的孩童。根据中国大陆民间调查推估,中国大陆农村的留守儿童人数已逾 6,000万人,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引起官方重视,中国大陆相关 NGO也开始关注留守儿问题,并与台湾的基金会合作,推广补救教学,希望透过适当的教育,翻转留守儿的命运。


辅导课业也关怀身心


台湾有刘安婷「为台湾而教」,中国大不过简曼丽发现,留守儿因为长期与父陆也有一位 29岁的女生简曼丽,创办「阳光母分隔两地,甚至一年见不到爸妈两三次,家园」。她看到家乡的农村里,孩子因为放明显自信心不足,甚至会质疑「爸妈是否不暑假没人管,经常发生意外,毅然决然当起爱我」。因此,阳光家园还成立「彩虹导师」,几十个留守儿的「临时妈妈」,教他们画画、有专业的心理咨商师,并设立「亲情热线」,唱游,并找村里的大学生或居民帮忙,透过让留守儿有管道倾诉,拉近与爸妈的距离。这样的庇护模式,守护留守儿暑假安全的空中国大陆的偏乡留守儿和台湾偏乡儿童窗期。


简曼丽创办的「阳光家园」从湖北省远安县开始推广,因为成效良好,如今「阳光家园」也在中国大陆各省开枝散叶,不仅获得村镇政府经费挹注,卫生部门也为留守儿做免费的身体健康检查,从民间到政府全方位支持阳光家园。


不过简曼丽发现,留守儿因为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甚至一年见不到爸妈两三次,明显自信心不足,甚至会质疑「爸妈是否不爱我」。因此,阳光家园还成立「彩虹导师」,有专业的心理咨商师,并设立「亲情热线」,让留守儿有管道倾诉,拉近与爸妈的距离。


中国大陆的偏乡留守儿和台湾偏乡儿童所面临的问题很类似。住在城市的孩子暑假参加很多才艺班,但农村偏乡的孩子却从未接触过,为了让农村留守儿也能拥有相同的受教机会或学习资源,来自两岸四地的大学生志工接棒陪孩子,投入偏乡教育服务,化身大哥哥、大姊姊,带领偏乡儿童走出不一样的未来。


两岸学生携手助贫童


举例来说,台湾师范大学发起「孔子行脚」,效法孔子伟大的教育家风范,号召两岸四地大学生效法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精神,以行脚的方式深入中国大陆偏乡地区,透过课辅教学为教育弱势族群尽一份心力。实践 6、7年来,一年比一年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光是去年暑假就吸引 26所大学、超过 300名两岸四地学生参与,上百名台师大学生来到北京、湖北、陕西、哈尔滨、长春、内蒙古、青海、重庆等县市 32所偏乡学校,化身课辅志工,和当地大学生携手带领留守儿进行活动,透过陪伴与课辅教学,帮助弱势及偏乡儿童有机会吸收更多知识,了解外面的世界,甚至是展开新的人生。


中国大陆因为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缺乏,偏乡的数量及范围都比台湾多,也因此逐渐形成的社会问题,比台湾更严重。为了改善这个社会问题,中国大陆陆续成立了「阳光家园」、「希望家园」等民间辅导单位,把留守儿带进教室,教孩子们写功课、画画、歌唱等才艺。台湾的至善基金会、中国信托慈善基金会等公益组织,也透过「园丁计画」,培育在地师资,把「角落教学」等教学方式,带到了中国大陆乡间,深入偏乡每一个角落。


台湾经验可提供借镜


两岸的对话与交流,就从偏乡孩童的需求开始。台湾官方还有民间的偏乡教育理念,确实有不少地方可以和中国大陆分享,特别是与留守儿有关的隔代教养、弱势孩童安亲班的经营、教育模式等,甚至是软实力的偏乡师资培育,台湾走在前面,都可以提供中国大陆参考借镜,不但有机会翻转留守儿命运,也让偏乡儿童得到更好的生活照顾。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