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呵护台湾生态的真英雄—林青峰◆文/刘雨菡《交流杂志106年10月号第155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2

去(2016)年12月17日,三立电视台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颁奖典礼,表扬在各行各业中发挥力量的「台湾真英雄」(Hero at Taiwan),希望透过这场征选活动让「小人物大英雄」的力量传播出去,发挥更多无私的大爱。他们由超过百位参加者中,选出20名参赛者进行复选,最终选出10人,其中生态观察家林青峰获得评审团的肯定,获选「台湾真英雄」之列!

从兴趣出发 在大自然安身立命

林青峰,这个名字可能对多数人来说极为陌生,但是在台湾生态界却是赫赫有名。他没有傲人的学历,也没有严谨的学术研究背景,他只是一个来自屏东万丹乡的「庄脚囝仔」。林青峰从小到大就喜欢看动物,还在床铺底下堆著各式瓶罐,养著不同的生物。凭著异于常人的禀赋与热诚,让他拥有如老鹰般的眼力,夜间则有像猫头鹰的听力,树丛间闪过一个影子,能马上分辨是什么动物;云端飞过小鸟,也能迅速判断雄雌。他的一位学生曾说:「有一次我们跟著他去观雾,山路开车开得很快,他都有办法一路察觉动物的踪迹。在台湾很少人同时精通两栖爬虫、鸟、昆虫,所以跟著他去野外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据他自述,蛇类认识40几种、青蛙可辨识30几种,鸟类光听鸣叫声就可以辨识140几种。无论如何,天上飞的、地下爬的虫鱼鸟兽,林青峰始终把牠们当成兄弟、视之如亲,呵护有加。

他说:「第一次与蛇相遇,还没上小学。那天傍晚妈妈正在后院喂鸡,我突然看到角落里有一条长长的黑色怪物,在地上扭来扭去。妈妈跟我说看到蛇要快跑不要摸,我感到很好奇,为什么蛇没脚?看著牠越过铁笼、鸡群、草丛、爬上田埂,半路上还停下来作日光浴,到了田沟附近,突然向下一溜烟,就消失不见了。」从那一刻起,他就无法自拔地爱上「蛇」这种具有优美爬行姿势的动物,也因为一次又一次看见牠们神出鬼没,对蛇愈来愈感兴趣。后来他偷偷把几条小蛇捉回家当宠物养在床底下,最高纪录养过30几条蛇,有时睡到半夜,牠们还会在身边爬来爬去,林清峰依旧泰然自若。28岁时,因参加蛇类大展,计划与百条大蛇共眠240小时,后来虽被警方取缔,只共眠49小时,但蛇王之名,已不胫而走,声名大噪。

这种与蛇共舞的胆量从何而来,其实很难言诠,只能说是长期与自然生态共处所蕴育出的亲切感吧!他从小就喜欢往野外跑,年岁渐长后,为了方便上山,选择较自由的冷气工,除了夏季稍忙,其余时间都在高雄生态资源极为丰富的小部落与布农族的原住民为伍,并向他们学习及吸收生态知识,这些点滴累积而成的知识库,也成为日后主持节目、进行研究的养分。在山里赤脚与动物交手,林青峰毫无畏惧,但回到人类世界中,林青峰却说:「我就像一条没有心机的眼镜蛇,人类世界比蛇可怕多了。」他想著,如果能靠兴趣养活自己和家人,在自然的怀抱中安身立命,应该才是人生至乐。

贵人相助 终得发挥所长

林青峰这一身的本领,在家乡亲友眼中,或许是不务正业,却在台北获得发挥的契机。在台北期间,他学会用电脑、数位拍摄技巧,让每次的生态旅程,都能加以数位典藏,更可贵的是,他始终坚持以不打扰的方式拍摄野地原貌,曾有一次为了拍一只褐林鸮宝宝,连续两个月的夜晚在乌来山上守候,每次相遇都让他有心跳加速的感觉;如今,他熟练的掌镜姿态,俨然已是专业的生态纪录摄影师,并于2013 年在板桥 435 艺文特区—湿地故事馆 2 楼特展室举办首次个人摄影展「林青峰—野地峰云:野生动物的日常生活」,从成千上万幅相片中精选出的35 幅作品,不仅是他在野地长期拍摄的精华,每幅作品也述说著一段生命追逐与探索的故事。特展结束后还在网路进行作品义卖,所得全数捐赠给中华民国自闭症基金会,希望「用心坚持、用爱牵引」自闭症患者,开启与大自然互动的契机,走出心中的角落。

在台北,他也学会用流利国语,进行自然生态的导览与演讲;每当捡到命丧车轮或受困鸟网身亡的鸟儿、野兔时,他就像是「动物化妆师」般,替牠们修补伤痕、将散落的羽翼归位,更发挥熟悉各种野生动物习性的本领,抓住动物神韵,制成栩栩如生的标本,且制作标本的手艺,比起国外博物馆毫不逊色,更曾指导生物系大学生制作标本。也因为有多年生态观察经验的累积,他逐渐受到瞩目,电视台制作人开始邀请他主持生态节目,包括「台湾生态笔记」、「台湾生态部落格」等,并将自己如何从一本蛇类图鉴开始自我摸索,到后来上山下地追著野生动物跑的自学体验,写成「赤脚阿峰」一书,出版内容包括蛇、鸟、淡水鱼、昆虫、两栖、爬虫、哺乳动物的观察经验,既活泼生动,又发人深省!

木栅动物园更曾聘请他到动物园协助两栖爬虫类生态与保育调查工作,是许多学者专家发表论文的幕后推手。多元的收入让林青峰终于可以把兴趣当饭吃,每月的收入甚至比一般上班族更丰厚,也终于让他在动物世界里找到出路,堪称「最佳自学典范」。 林青峰说,他有今天,最该感激父亲的开明与宽容。高工毕业后,他为了保有经常跑野外观察动物的自由,始终拒绝找正职工作,左邻右舍一旦嘲笑他游手好闲,父亲总是笑笑以对,要阿峰「做自己喜欢的事,只要别学坏就好」。另外,木栅动物园动物组组长林华庆和台湾生态笔记制作人刘国同对他的赏识,也可说是他一生的贵人。有句谚语说:「机会永远留给准备好的人」;拿破仑则说过:「才能不配以时机,它会变成无用。」林青峰几乎准备了半甲子,机遇到了,终于在一个个贵人的提携下,能够尽情发挥所长,成为台湾顶尖的野外生态观察家。

让西宝成为全台第一座国家公园有机农村

2011年,林青峰受「慈心基金会」委托进入中横西宝部落,辅导农民放弃化肥转作有机,意外发现部落猎捕严重导致动物灭绝,林青峰说:「我觉得怎么这么奇怪,这山上登山步道旁边都是『吊子』,一种抓动物的陷阱,还有『夹子』捕兽夹,而且密度很高,捕兽夹密度你会觉得太夸张,为什么这个地方猎捕这么严重,可是我又不能直接说这样不行、那样不好,这样只会造成冲突,要慢慢的融入他们改变猎捕行为。」为此,林青峰毅然投入当地生态保育工作,如今的西宝部落已变成保育区,当地住民也变成生态热爱者,连林务局长谈起林青峰也竖起大拇指,称他在山林间做得比政府还多。林青峰深入农村与部落进行生态资源调查的过程中,不只发现台湾特有物种,更用生态观察与农民共同改打造健康无害的农作环境,让农民与大自然共享这片土地。

西宝部落农民张荣文说:「以前我洒农药,我跟你说,我跟原住民比赛打药,我都穿海军陆战队的红内裤,打到全身沾满农药,回去喝酒喝到吐,不吐了继续喝,以前都这样,那几位都不在了,所以我很感慨,我转做有机就是这个理念非常好。」林清峰的融入与用心,成功说服农民改种有机作物,已让西宝成为全台第一座国家公园有机农村。

而像西宝这样的调查工作,林青峰早已足迹遍全台,他在台东关山镇电光社区辅导18户变成绿色保育农家,在花莲南安部落的有机水田里,发现了全世界只有宜兰花东才有的台湾特有种,菊池氏细鲫。林青峰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把生态知识变得亲民,默默推动著民间环境教育,渐渐影响著现在和往后的世代。

保育与永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回顾台湾早期在追求经济成长的过程中,曾经大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许多物种数量与分布范围大幅减少,甚至消失。所幸自1970年起,政府开始重视自然保育,先后颁布了国家公园法、文化资产保存法、野生动物保育法,也修正森林法等,为设立保护区与野生动物保育建立法规的基础,并且依据这些法规陆续成立国家公园、自然保留区、野生动物保护区、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自然保护区等以保育为目标的各类保护区。行政院并于2001年通过「生物多样性推动方案」,正式与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接轨,并陆续建置「台湾生物多样性资讯网」,整合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国内生物物种的资料,并随时依据最新出版的科学文献更新台湾物种名录。

林青峰除了在第一线进行生态观察与研究,也在第一线推动生态保育,更为台湾的生物多样性做第一线的奉献。林青峰说:「我觉得就是双赢,动物们可以在这个土地长得好、活得很快乐,然后农民、人类也可以耕作的很好。」与自然共舞、与万物同乐,应该就是「台湾真英雄」林青峰心向往之的毕生追求吧!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