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内容区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

:::

【陆配在台湾系列】打造陆配姊妹避风港 丁玉蝉创宜兰新住民协会◆文/池炫璋《交流杂志109年10月号第173期(历史资料)》

  • 更新日期:112-07-13

「怎么了,有事情需要我帮忙吗?想要当面讲?好啊,我星期四下午有空,我们再约时间见面。」

在一个多小时的访问中,丁玉蝉不断接到陆配姊妹的电话,不论是咨询问题,或只是心情不好、想找人抒发心情,丁玉蝉来者不拒,耐心地与姊妹们沟通。

正因为这种鸡婆、乐于助人的个性,她成为宜兰县第一个新住民协会的创办人。

有缘认识台湾打渔郎 落脚苏澳小渔村

老家在福建省宁德市太姥山脚下,祖先于明朝时代,从北方避难于东南省份,回族人。嫁到台湾之前,在家乡担任老师,与先生相识过程,可说是缘份。

「那天我刚好没课,朋友来找我,说有一艘台湾渔船停在三沙港,要不要去认识认识。从老家到三沙港,一天只有几班车。心中想著,如果走到站牌刚好有车,就搭车过去看看,没有的话就算了。没想到还真的刚好有车经过,随即上车到三沙,就这样,认识了我先生。」

那个年代还没有智慧型手机、网路也不普及,玉蝉的先生靠著电话攻势,打动芳心。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决定嫁到台湾」。没想到从落地开始,带给她不小震撼。

「刚到苏澳的时候,真的吓了一大跳。从台北一路搭车到宜兰再到苏澳,窗外的房子愈来愈小、街景愈来愈旧,心想是不是被骗到什么乡下地方。小时候课本都把台湾写的非常美好,什么阿里山、日月潭、外婆的澎湖湾多么漂亮之类的。刚嫁过来时,感觉落差很大。

1999年,丁玉蝉嫁到台湾,当时刚结婚的大陆配偶,只能用「探亲」名义申请来台,每次只能待在台湾待6个月,不能工作。「刚嫁来的时候,每天只能待在家里,邻居讲台语都听不懂。所幸,这里的邻居人很好,加上有不少陆配姊妹,大家互相帮忙。」

个性鸡婆,天生爱帮助别人,丁玉蝉会主动帮不识字的姊妹到政府机关办事,她甚至热心陪她们坐火车到台北。老公是渔民,一出海就是十天、半个月才能回家。拥有许多陆配姊妹没有的自由度,不少姊妹以她的家为中心,几乎天天都有好友拜会。

2009年,对丁玉蝉来说,是个凶厄之年,先生发生意外过世。「那时真的很难过,先生在海上发生意外,连尸体都找不到,幸好许多姊妹轮流到家里陪我,三不五时带著我出门,走出这低潮。」那段困难日子,靠著姊妹的扶持,陪著玉蝉一路走过来。

感谢受到别人帮助,丁玉蝉心里暗自决定,日后要成立社团组织回馈。2015年以前,宜兰县没有一个以关怀新住民为宗旨的协会,活动很强的玉蝉,统整并组织过去的人脉成立「宜兰县新住民关怀协会」,协助当地陆配、外配等新住民,寻求协助的窗口。

众姊妹迁户口 玉蝉的家是避风港

「我家虽只有3个人住,但户口名簿上却有11人」。她说,只要姊妹有需要,家里户籍可以让他们寄放户口。

「一件令我印象很深的服务案件,那时协会刚成立没多久,有一位姊妹来找我。他被老公家暴,本来双方都已经签字,说好要离婚了,没想后来老公反悔,去法院提告她伪造文书。这位姊妹的户口放在老公姑姑的家,法院通知信都没有收到,多次未出庭,直到出境时,才知道被通缉。」

两人第一次见面,丁玉蝉直率向这位姊妹表示,只要信得过我,自己的家可以让她寄户口,结果她马上哭得淅沥哗啦,非常哀伤。因为在此之前,不少姊妹想伸出援手,她先生就会去找人家麻烦,最后没人敢协助她,几乎走投无路。

「我跟这位姊妹说,你不用告诉我你人在哪里,只要每天传个讯息,让我知道你还平安就好。这个案子只要有开庭,我都会陪她一起去,一直协处到今年才结束,最后是女方同意负担小孩的扶养费用,才让男方同意离婚。」

姊妹嫁到台湾,面临许多大小琐事,是否感到疲乏,她说,一点都不会,可能是她天生鸡婆,看到这么多看不过去的事情,就很想帮忙。三年多来,处理最多的是法律咨询服务,包括家暴、离婚、财产相关的问题。几年下来,丁玉蝉发现,像她一样鸡婆的姊妹愈来愈多,有些姊妹工作能力强,配合度又高。「陆配姊妹在就业市场上很吃香,很多老板指定要找陆配姊妹呢!」

宜兰县新住民关怀协会的会员人数,在玉蝉刚成立时只有40几人,靠著口耳相传建立起的好口碑,到现在已经有300多位会员,成长的速度很快。

融入当地 新住民成为台湾的中坚力量

不可讳言,很多台湾人对外籍配偶的看法,感觉是「买来的」新娘,带有歧视眼光。20年下来,愈来愈多新住民在台湾各领域发光发热,也培养出许多优秀的第二代。

「我很鼓励新住民要融入当地、用实际行动来化解不友善眼光。包括我在内,加入社区守望相助5年多,与社区大哥、大姊熟识,他们对我们新住民也非常好。」

对陆配而言,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就好像一边是娘家、一边是夫家,希望两家和乐、相处愉快。「我们最向往的就是和平,不可能嫁到夫家后就不管娘家,也不可能希望娘家好、夫家不好」。

期盼关怀协会能永续发展 团结凝聚新住民力量

谈到新住民关怀协会未来的发展,丁玉蝉希望,这个她一手创立的新住民团体,可以长久的经营下去。「我担任理事长至今年已进入第二届,一直跟姊妹说,希望能找到年轻、有活动、有热情的人来带领协会,引进新的想法。担任协会理事长,能力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有心,而且,一定要耐烦。」

「举办大型活动,大家吃吃喝喝没什么意思,这两年我们开始做很多小型个人访视」。她常对姊妹说,只要有需要,随时可以找她聊聊。宜兰新住民协会开始和公部门建立连结,像去年底有位新住民的先生车祸住院,家中还有3个小孩要养,我们就帮忙联系各单位提供协助,海基会也有来关心,提供经费援助。」

谈到新住民关怀协会的工作,玉蝉的眼睛就亮了起来,让人深刻的感受到,他对服务陆配姊妹的高度热忱。这些有热情、有能力的新住民们,在台湾落地生根,为台湾社会带来源源不绝的新活力。

回页首